【西二1】「我愿意你們曉得,我為你們和老底嘉人,並一切沒有與我親自見面的人,是何等的盡心竭力;」
背景注解 「老底嘉,」是當時的一個大城,離歌羅西不到十八公裡。歌羅西教會和老底嘉教會常有來往(西四16)。
文意注解 「我為你們和老底嘉人,」顯然這封書信也要給老底嘉教會誦讀(參四16)。
本節是說明保羅如何關心神兒女信仰上的困境,以『較力爭勝』(林前九25)和『打仗』(提前六12;腓一30)的心情,為他們奮力不懈地禱告。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不該單為自己,也該為別人的益處而奮斗。
(二)主的仆人應當具有『全世界是我的工場』般寬廣的胸襟,甚至對沒有見過面的人,也要盡心竭力,而無差別待遇。
(三)傳道人對信徒的關懷若真是出于神的托付,就無個人的偏見。
(四)真有靈裡負擔的人,作事必定會盡心竭力;自告奮勇的人,往往不是敷衍塞責,便是半途而廢。
【西二2】「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神的奧秘,就是基督;」
原文直譯 「...以致在悟性上有充分確信的一切豐盛裡,他們得以確切地知道神的奧秘,就是基督。」
原文字義 「得安慰」鼓勵,勸勉;「互相聯絡」焊接在一起。
文意注解 「叫他們的心得安慰,」這裡『鼓勵』的成分多于安慰;鼓勵能夠激勵士氣,使人振作起來,恢複信心與斗志。保羅不單用言語,更是用自己生活、工作的見証(西一29~二1)來鼓勵人。
「因愛心互相聯絡,」這裡『聯絡』表明了基督身體(教會)合一與建造的需要(弗四16);基督徒的信心生活,決不能獨善其身,而需與其他信徒互相聯絡;而教會裡面,只有愛才能生發出聯絡的力量。
「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這句話表明確實的信心系由悟性(理解力)而來;而確實的信心又能帶進『真知』──「使他們真知...」。我『知』故我『信』,我『確信』故我『真知』,我『真知」故我『信心堅固』(參5,7節)。如此,『知』與『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神的奧秘,就是基督,」這『奧秘』絕非當時那些異端入會時的神秘儀式,而是指神救贖和國度行政的計劃都是在基督裡作成的,也是藉著基督的執行而成就的(弗一3~12;林前十五24~28;西一15~20)。
話中之光 (一)各種不同的教訓,常會叫信徒心裡搖動,甚至對所信仰的道產生疑慮,因此需要別人的安慰、勸勉和鼓勵。
(二)信徒除了直接從神得到安慰與鼓勵之外,也要彼此用言語和行為來互相安慰與鼓勵。
(三)最能叫信徒得到心靈的安慰與鼓勵的,就是禱告。
(四)道理叫人分,愛心叫人合;教會合一與建造的基本要素乃是愛心,而非道理;教會中彼此間的愛心倘若消失,這個教會便會瓦解。
(五)在屬靈的爭戰中,團結就是力量;個別的信徒容易被擊破,惟有以愛心聯結在一起,才能抵御邪惡勢力的攻擊。
(六)身上的任何一個肢體都無法單獨存在,我們必須與別的肢體聯結在一起;我們甚么時候與教會疏遠,甚么時候就開始軟弱。
(七)信徒彼此以愛心相待,結果就會使大家因主愛的激勵,向著主更有信心;所以不但是信心會產生愛心(西一4),而且愛心也會堅固信心。
(八)基督徒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迷信,乃要清楚明白為甚么要信,這種信心是經由悟性被啟發而得的。
(九)信心越多,就越多認識基督;越多認識基督,信心就越堅固。
(十)對于基督徒而言,神的奧秘不再是一種隱藏的秘密,而是一種公開的秘密;只要我們進到基督裡面,就能得知這個奧秘。
【西二3】「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 裡面藏著。」
原文字義 「積蓄」寶藏,珍寶;「藏著」遮掩,蓋住。
背景注解 當時歌羅西的異端教訓,告訴人得救在乎有「智慧」能知道某種特殊的「知識」,而這種知識只有他們中間的少數人才知道。人必須在他們這教派中經過相當的考驗,被認定是忠于他們的教派之后,才會將這種知識傳授給他。
文意注解 「智慧,」指識透事實真相的能力。
「知識,」指藉著悟性領會並分辨,將事實真相有系統地轉化成生活行為的導向。
在本節原文『智慧』和『知識』這兩個詞只用一個定冠詞,表明真智慧和真知識是一體的兩面,彼此不能分離。
「一切,」表示是全部,而非僅只一部分。
本節指出神的智慧和有關 運作的知識,都藏在基督裡面;人若要認識神的法則與作為,便須藉著基督,並且只有在基督裡面才能尋到,也才能認識。異端教訓強調以『智慧知識』為得救的途徑,保羅在此指出只有在基督裡的人,才有真正的智慧知識。
話中之光 (一)基督是一部包羅萬有的寶庫, 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因此得著基督,就是得著解決問題的鑰匙。
(二)人若光有鑰匙,而不開門進去發掘其中的寶藏,仍不能解決問題;因此信徒仍須用功夫更多追求基督,更多認識基督。
(三)認識基督,是認識神惟一的途徑;而信徒若要認識基督,不能僅憑道理知識,乃是要多多的經歷基督。
(四)基督之外的一切知識,都是虛空的道理,死的字句。
【西二4】「我說這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迷惑你們。」
原文字義 「花言巧語」具說服力的話;「迷惑」欺哄,使失算。
文意注解 「有人,」原文是單數,可能指當時向他們傳異端道理者,是一個很善于言詞的人。
「花言巧語,」原文是法庭上的用字,指一個辯護律師僅憑他能言善道的口舌,便能說服庭上,使一個罪犯免受法律公正的製裁。
「迷惑,」原文含有被謬妄的理論引入迷途之意。
話中之光 (一)好聽的道不一定是真道,並且常會叫聽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受騙,甚至自以為很對。
(二)異端教訓的特點,便是話說得很好聽、很玄妙,但不切實際。
(三)傳道人必須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一般信徒不要渺視他們的講論,但要慎思明辨(帖前五20~21;林前十四29)。
(四)教會必須持守真理,不可受任何人的花言巧語所左右。
【西二5】「我身子雖與你們相離,心卻與你們同在,見你們循規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堅固,我就歡喜了。」
原文字義 「心」靈;「循規蹈矩」次序;「堅固」緊密結合。
文意注解 「循規蹈矩,」軍事用語,指受校閱的軍隊列陣井然有序,行伍齊整。
「堅固,」也是軍事用語,指陣容森嚴、軍威屹立如山。
本節是說歌羅西教會面臨異端教訓的攻擊之際,應當顯出屬靈軍隊的紀律,站穩信心的腳步,使聽見的人歡喜。
話中之光 (一)信徒身雖相離,但靈裡應彼此記念(帖前二17)。
(二)我們所信的神是有規矩的神,故不僅 所創造的宇宙充滿了規律,並且 也喜歡 的教會和聖徒凡事按著規矩而行(林前十四40)。
(三)教會惟有以基督為中心,對 有堅固的信心,才能顯出良好的秩序;混亂、無次序的教會,不能為主打真理的仗。
(四)信徒在教會中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五21),自然就顯出循規蹈矩的光景來。
(五)在今日的世界裡要循規蹈矩是何等不易,潔身自愛的人反遭別人輕視;我們要堅固信基督的心,便須付出代價。
【西二6】「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 而行,」
文意注解 「接受了,」就是相信了(參約一12)。
「主基督耶穌,」這是主的全銜稱呼︰『主』指 是統管宇宙萬有的主宰;『基督』指 是神所應許要來拯救世人的『彌賽亞』;『耶穌』指 是那位道成肉身的神而人者。
「遵 而行,」原文是『在 裡面行走』;這句話的意思有三︰
1.遵照 的話去行(太七24~27)。
2. 如何行,我們也如何行(約十三15;約壹四17;弗四20)。
3. 是我們行事為人的規范與準則(西三3,11,15,17,18,23)。
在文法上,「既然」的后面必須有「就」字,才算完整的一個句子;這在信仰上也是如此。基督徒先有信心后有行為,信仰的人生才得以完全。
「接受,」是過去完成式,「遵...行,」是現在進行式;前者是瞬間發生的事,后者是逐步累進的事;前者是得著,后者是維持;前者是『 歸我所得』,后者是『我歸 所得』。
話中之光 (一)我們接受基督耶穌,是接受 為「主」;我們必須將我們人生的主權完全交付給 ,由 掌管一切。
(二)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二17,26)。
(三)我們是因信主的話而蒙恩,也是因行主的道而蒙福(太七24)。
(四)信徒是因著信心和順服而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也要照樣憑著信心和順服來活出『基督耶穌是主』的生活。
(五)信徒所接受的是主自己,而不是道理,故我們在生活中所當遵行的,乃是活在我們裡面的基督,而非任何規條、教訓、習慣和遺傳,因此我們應當好好學習注意 的靈在我們裡面的感動運行。
(六)聽從異端教訓,就是不「遵 而行」,也就是離棄了基督。
(七)只有活『在 的裡面』(原文),與 有更深的聯結,才能有信徒所該有的生活表現。
【西二7】「在 裡面生根建造,信心堅固,正如你們所領的教訓,感謝的心也更增長了。」
原文字義 「堅固」固定,加強,証實;「更增長」滿溢,充足,突出的,卓越的,優于。
文意注解 「生根,」如同樹木扎根深入泥土,表明與主有深處的靈交生活;「建造,」如同房屋的工程,從根基不斷地往上發展,表明基督徒品格的建立。前者是基督徒生命中隱藏的部分,后者是基督徒生命中顯明的部分。
「在 裡面生根建造,」基督徒必須在基督裡面生根,支取 作生命的泉源和力量,並以 為建造(生活工作)的根基,而表現于外,如此才經得起暴風雨的侵襲(太七24~27)。
「信心堅固,」有人認為應解作『藉著信心得以堅固』,但大多數聖經學者認為此處的『信心』乃是堅固或加強的對象,意即信得更堅定,以致完全不會動搖。這裡提示,信心堅固是由于在 裡面生根建造。
「正如你們所領的教訓,」這是說我們愈清楚認識所領受的真理教訓,我們的信心就愈堅定;信心是從認識神來的,我們愈認識神,信心就愈堅強;最有信心的人,就是那些最認識神的人。
「感謝的心也更增長了,」原文是『滿溢出感謝』,有如杯子盛滿了水而溢流出來。本句是說我們因著清楚認識所領受的真理教訓,而深切明白自己生命上的生根建造和信心上的堅固,都是由于神的恩典,而非自己比別人強,故此從心裡向神滿溢出感謝來。
話中之光 (一)信徒先向下生根在基督裡面,然后才能向上建造。
(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遭遇到試探、苦難、失敗、疾病、逼迫等;若是我們的信心不堅固的話,則必然會落到癱瘓的地步。
(三)堅固的信心,是使感謝的心增長的根源。
(四)信徒每一樣屬靈上的成就,都是出于神的恩典,因此我們必須為著自己的長進,向神傾心感謝。
(五)愈屬靈的人愈謙卑;驕傲的人表明他很少經歷過神的恩典。
(六)凡是不熱切追求主的,必然少有向神感謝的心;凡是少有感謝之心的,必然對神、對屬靈的事冷淡,至多不過是不冷不熱而已。
(七)一般人十中有九,蒙恩而不知感恩(路十七11~19),但信徒與世人最大的不同點,乃在于「感謝的心」越過越增長。
【西二8】「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
原文字義 「理學」喜愛知識;「妄言」迷惑,詭詐;「小學」一系列的東西,一串字母,學習的基本原理,靈力要素。
背景注解 「照人間的遺傳,」智慧主義的教師宣稱︰他們的特別教訓是由耶穌生前口傳給少數人,再由他們口傳給一小撮特選的人。
「世上的小學,」智慧主義者認為星球之間存在著能夠控製人類命運的『超然靈力』(即『小學』的原文字義之一),因此他們很注意觀測星座的運行,作為他們生活行動的指標,這也是今日『占星術』的由來。
文意注解 「理學,」指哲學,異教徒的尚智思想系統,有它一套自圓其說的所謂的哲理。
「虛空的妄言,」指異端教訓按表面看,似乎有些道理,但事實上卻沒有真理的實質,是毫無根據的一派胡言,即虛無的騙言。
「人間的遺傳,」指口訣流傳于某種教派內的神秘玄機。
「世上的小學,」意指異端教訓是世俗的、粗淺的、初級的(加四3,9)。
「把你們擄去,」『擄去』一詞用于描述一個戰敗國的人民,被戰勝國帶回去當作奴隸,供其驅役。這裡指異端教訓會使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話中之光 (一)撒但專門利用各種人、事、物來擄掠人,使無知的人落入其陷阱,作它奴仆;而撒但攻擊我們信仰的最厲害武器是異端。
(二)異端教訓有三個特點︰
1.「不照基督,」雖有基督教之名,所講的卻完全與基督無關,甚至否定基督所成就的救恩。
2.「乃照人間的遺傳,」不是根據神在聖經中的啟示,乃是根據人的想法和說法。
3.「和世上的小學,」表面上好像玄妙、深奧,其實若仔細思考,只是一些初階的常識,全無學術的修養,因此破綻百出。
(三)今日的教會也有一個危機,就是不照著基督,而照著屬人的遺傳、屬世的知識,標新立異,危言聳聽,把人擄離基督。
(四)任何對神學道理的研究、沉潛,若不能帶領我們親近並享受基督,則無異是落入希臘哲學的范疇,重蹈異端教訓的覆轍。
(五)任何一種道理教訓,倘若和聖經的基本真理相違背,決不能稱為基督徒的教訓。
【西二9】「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
原文字義 「本性」內在,本質;「豐盛」充滿,應驗;「有形有體地」具體的,有形質的;「居住」永久住在。
背景注解 異端教訓認為單是相信耶穌基督還不夠,基督只不過是神本體中的一部分,必須在基督以外,再加上一些別的神聖的事物,這樣才夠得上「豐盛」。
文意注解 「因為,」一詞表示九至十五節所寫的話,乃是第八節要他們『謹慎』的理由。
「神本性,」與『神性』(羅一20)不同;『神性』是指神表達于外的性格,而『神本性』是指神之所以為神的內在本質。
「神本性一切的豐盛,」就是神自己和神本性的總和。
「有形有體地,」即具體地表達、彰顯出來,使人易于領悟。
本節意指凡是屬乎神本性的品質,在基督裡一無所缺。基督的道成肉身,使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顯為實在,而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了。
話中之光 (一)惟有倚靠基督,才能有分于神的生命性情。
(二)得著基督,就得著神的一切;沒有基督,就沒有神的任何一點。
(三)我們惟有藉著經歷基督,才能具體且實際的認識神本性一切的豐盛。
【西二10】「你們在 裡面也得了豐盛。 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
背景注解 異端主義者相信靈界中有各樣執政掌權者,他們是神與人之間非常重要的媒介,人必須藉著他們才能來到神的面前。
文意注解 注意十至十二節裡的三個「也」字,這三節是說明我們如何得以有分于神本性一切的豐盛。
「你們在 裡面也得了豐盛,」指神的生命性情,因著相信基督,而在基督裡面成了人的實際。
「各樣執政掌權者,」特別是指天使。
本節是在說明,信徒只要有基督便已經足夠了,一方面在 裡面有無窮盡的供應,另一方面 既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最高首領,便不須透過那些執政掌權者,而直接透過 便能親近神。
話中之光 (一)神生命的泉源豐豐富富地供應了人一切的需要。
(二)基督如何沒有缺乏,在基督裡的生命和生活也照樣沒有缺乏。
(三)人有了基督,就不需要其他各樣的執政掌權者來補足 了。
【西二11】「你們在 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欲的割禮。」
原文直譯 「...乃是基督的割禮,(使人)脫除肉體的罪身。」
原文字義 「脫去」除去,剝去;「肉體情欲」原文無『情欲』,而由『罪身』(the body of the sins)和『肉體』(of the flesh)兩個字組成。
背景注解 「割禮,」乃是神與 的選民以色列人立約的記號(創十七10),猶太人的男嬰于出生后第八天須受割禮。異端教訓中,可能包括了遵行割禮等規條的儀文主義,認為人必須受割禮才能真正得救。
文意注解 「人手所行的割禮,」即指外面肉身的割禮。
「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欲的割禮,」就是裡面心靈的真割禮(羅二28~29)。
本節的意思是說,真正的割禮,並不是用人手在肉身上割去一塊包皮而已,乃是在基督裡面,被 對付掉那使肉身敗壞的邪惡性情。
靈意注解 「割禮,」其屬靈意義乃在于對付肉體,或說除去肉體犯罪的意念和能力;因此,凡只在肉身上有割禮的記號,但在生活行為上沒有表現出割禮的實際功效的人,聖經認為他們並未受割禮(利廿六41;耶六10)。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一離開基督,就會立刻招致失敗;「在 裡面」乃是我們得勝的秘訣。
(二)人總是喜歡一些表面的、看得見的、觸摸得到的東西和儀式,但結果往往失去了儀式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三)今天用『人手行割禮』的原則,也充斥在神的兒女中間,到處都有人工對付肉體的事,這是何等的可憐﹗
(四)我們之所以能脫去肉體情欲的困擾,不是靠我們自己的掙扎,也不是靠我們嚴格的自律,而完全是基督作成的。
(五)人若想用肉體的方法來成就神的旨意,只不過顯露他在肉體情欲上的敗壞。
【西二12】「你們既受洗與 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 一同複活,都因信那叫 從死裡複活神的功用。」
原文字義 「受洗」浸入水中,沉下水裡,被水淹蓋。
文意注解 「受洗與 一同埋葬,」信徒『受浸』是在表明他已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已經死了,故須藉水埋葬;『埋葬』是宣告死亡的事實,也是宣告結束已往的一切。
「都因信那叫 從死裡複活神的功用,」意指只有『藉著神運行的力量,通過人的信心』,才能使『受浸』有意義並產生功效。
靈意注解 『受浸』的屬靈意義是將從前犯罪的肉體『與基督一同埋葬』在水裡,藉此使信徒歸入基督的死(羅六3),其肉身不再為罪惡所利用,因此得以從世界中得救;當信徒受浸后從水裡上來之時,豫表『與基督一同複活』(羅六5~8),而成為新造的人。
話中之光 (一)受浸不是一種入教的儀式,而是真實得救的經歷。
(二)信徒藉水被埋葬,並非意味著悲慘的了結,乃是意味著滿有盼望的新生。
(三)不死就不生;我們若真與主同死,也就必與主同活。
(四)信徒藉受浸而與主同死同活,固然全在于神的大能,但若當事人不是存著信心而為的話,則在他身上毫無功效。
(五)信徒是因信而經歷得救的事實──一同埋葬(同死),也是因信而經歷得勝的事實──一同複活。
(六)我們的得救與得勝,都是神在我們裡面運行的功效;只有 的生命才能吞滅死亡,也只有 的生命才能叫我們複活。
【西二13】「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或譯︰我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原文字義 「過犯」偏離正路。
文意注解 十三至十五節是說明,神如何使我們得著十至十二節的恩典。
「未受割禮的肉體,」指我們肉身中那墮落敗壞的天性。
「死了,」指靈性的死,意即對神沒有感覺,對罪惡沒有能力。
話中之光 (一)死了的人無能為力,難怪許多人在信主之前,道德軟弱到無法自拔。
(二)神既赦免了我們一切的過犯,就不會再追究我們從前的罪案。
【西二14】「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于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
原文字義 「涂抹」擦去;「攻擊」反對;「撤去」擺在一邊。
背景注解 古代書寫文件,是用由蘆葦草的莖製成的蘆葦紙,或由動物的皮革造成的皮紙。這兩種東西都是非常昂貴的,故此人們不會隨便浪費。古代的墨汁沒有酸性,所以寫在紙上不會腐蝕紙張,故寫上的字不難把它擦去,只要用海綿用力一刷,紙張原處就會像從來沒有寫過一般。這就是「涂抹」一詞的由來典故。
文意注解 「字據,」商業名詞,是指負債者親筆寫的負債証明。神並未要求外邦人遵守律法,而是把律法的功用寫在他們的心版上(羅二14~15)。當人得罪了神時,人的良心就覺得虧欠了神,如同自己親筆簽下的借據。因此,律法就成了「攻擊」我們、並「有礙」我們的東西,因為它指証我們的失敗,顯明我們人都欠了神的債。
「把它撤去,」神撤銷了律法對基督徒的控訴。
「釘在十字架上,」指藉著十字架的同釘(加六14),使律法的控訴在信徒身上不再生效。
基督所涂抹的,並不是律法的本身(太五17),乃是『律法的咒詛』(加三13),就是人若不能遵守便要被定罪的那部分。
【西二15】「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夸勝。」
原文直譯 「既剝除了執政的和掌權的(之裝束), 就將他們置于凱旋的行列中公開示眾。」
原文字義 「擄來」剝光,敗壞,解除,鎮服。
背景注解 「擄來」和「夸勝」原是用來描繪羅馬軍隊打勝仗的情景︰他們將敵方的將士俘虜后,一面剝除他們的軍裝和武器,一面帶著他們在凱旋的行列中游行,向所有的市民顯示敵方徹底的失敗與己方完全的得勝。
文意注解 「一切執政的、掌權的,」廣義的指好壞各類天使,狹義的單指靈界邪惡的勢力(弗六12);按本節上下文,應是指后者。
「就仗著十字架夸勝,」因這十字架償清了我們的罪債,撕毀了欠據,也釘死滅絕了我們的肉體,所以成了我們的夸耀(加六14)。
話中之光 (一)信徒得勝之道,在于更深的認識並經歷十字架。
(二)十字架一面撤除律法字句(14節),一面擄掠黑暗的權勢,以顯明它的得勝;換句話說,律法字句有可能是黑暗權勢藉以捆綁人的工具。
(三)我們若容讓律法字句的原則仍舊存在教會中,就是間接地容讓仇敵在教會中有地位。因此我們必須仗著十字架的得勝,從教會中清掃一切宗教儀文的余毒,除淨所有字句規條的陰影,讓每一位神的兒女,都能滿享基督救恩的自由﹗
【西二16】「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文意注解 「在飲食上,」指食物的條例,甚么可以吃喝,甚么不可以吃喝。
「節期,」指一年為期的節慶條例。
「月朔,」陰歷每月初一日。
「安息日,」指一周為期的守日條例。
「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原文含有不可讓人『勉強』你們的意思,故此處的『人』,當指異端主義者。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不可因怕人的論斷,而轉從人的意思,不敢為真理站住。
(二)不只是別人認為『不可作』的事,甚至是別人認為『應當作』的事,也不能讓它們輕易地左右我們的立場。
(三)我們的對錯、好壞、稱義與不稱義,不在乎人的看法,乃在乎神的認定。
【西二17】「這些原是后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原文字義 「后事」那要來的;「形體」實體,本質。
文意注解 舊約中的禮儀、律法和規條,都不過是向人描述並指明基督的豫表和象徵,我們注意的重點應當集中于那位是實體的基督;如今基督既已來臨,我們若再堅持遵守禮儀、律法和規條,便是舍本逐末,沒有認清它們的功用。
話中之光 (一)真的真理只存在基督裡面,離了 便沒有真理。
(二)信徒讀經、追求屬靈,要能分辨本末輕重,以免因小失大。
【西二18】「不可讓人因著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就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有古卷︰這等人窺察所沒有見過的),隨著自己的欲心,無故地自高自大,」
原文字義 「故意」欣然,喜歡,堅持;「拘泥」炫耀,展示,闖進,窺伺;「欲心」肉體的心意;「無故的」沒有理由的,無根據的;「自高自大」自負,自夸,自以為了不起。
背景注解 有一種異端主義者認為︰神高高在上,人不能直接敬拜神,必須以謙虛的態度經由敬拜天使來討神喜悅。
又有一種異端主義者認為︰他們自己已經修煉到一種高超的境界,能夠看見一般世人所不能看見的異象,因此而自覺高人一等。
文意注解 「故意謙虛,」指不是從誠實的心流露出來,而是裝作出來的謙虛。
「奪去,」此詞原是指一個裁判將不守規的運動員剔除資格,逐出比賽。
「拘泥在所見過的,」或指異端主義者對超然幻象的向往和沉迷。
按外表看,「敬拜天使」的人好像很「謙虛」,但實際上,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才能『窺察所沒有見過』(原文另譯)的天使,只有自己才通曉屬靈的奧秘,所以是「自高自大」的。
話中之光 (一)謙虛乃是基督徒的美德,但若出于故意便無價值。
(二)自滿式的謙虛,乃是假謙虛,實際上是自高自大。
(三)有追求的人常會犯一種錯誤︰即自以為是聖人,因而輕看別人。
(四)從來沒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基督徒,是真正的好基督徒。
(五)信徒應當注重真理過于自己的經歷,因為我們的經歷可能會有錯,但神的真理卻永遠不會錯。
(六)信徒若以已往的經歷為滿足,必會使靈性停滯不前。
(七)人敬拜事奉神的宗教熱忱,很有可能是出于肉體的心意和欲念。
(八)肉體的心思乃是死,靈的心思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原文另譯)。
【西二19】「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 ,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
原文字義 「持定」握緊,繼續握住;「相助」供應。
文意注解 「不持定元首,」就是不再抓緊基督,而被吸引逐漸轉向去追求基督之外的。
「筋節得以相助聯絡,」按原文是『筋肉和關節得以供應並相聯』,意指頭是身體各部能夠發揮正常聯系並輸送養份的指揮中心,身體和頭一旦脫節,便毫無生理。
「因神大得長進,」意指因神的增加的長進(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God)。
話中之光 (一)「持定元首」是整個身體長進的秘訣;教會若與元首基督脫節,就必分崩析離。
(二)今天在教會中,一般信徒最大的毛病,就是持定某一個神的仆人,或是持定某一個真理,或是持定某一種製度。
(三)每一個信徒都可以和基督自己發生直接關系,毋須透過中間人。
(四)信徒的長進乃在于神,所以不要過度高舉人(林前三6~7)。
(五)基督徒正常生命的長進,乃是神的成分在我們裡面的增加。
【西二20~21】「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甚么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
文意注解 「不可拿,」或譯『不可接觸』,特指異端教訓中的克製肉體的情欲(西二23),例如不可接觸異性。
「不可嘗,」特指禁戒食物(提前四3),例如不可飲酒。
「不可摸,」或譯『不可拿動或處理』,與禁戒俗物有關,亦與食物的條例有關。
話中之光 (一)信徒乃是藉與主同死而脫離世俗的事(加六14)。
(二)世俗的規條轄管不了死人,因為死人不能服從它們;信徒若有遵守規條的意念,就証明他還沒有與主同死。
(三)人若想遵守任何禁戒條例,適足表明他還在世物的控製之下。
【西二22】「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
原文直譯 「...而這些(規條中)所沿用的東西都是會朽壞的。」
原文字義 「敗壞」朽壞,消失。
文意注解 「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意指這些東西一經使用,就變質而朽壞了(太十五17);這話在反諷活人竟要被死物所操縱、支配,這是何等可笑﹗
話中之光 (一)人的「吩咐」和「教導」常使信徒聽不見神的話。
(二)凡是不照著基督的「吩咐」和「教導」,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西二23】「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製肉體的情欲上是毫無功效。」
背景注解 異端教訓中有一派是禁欲主義者,他們認為身體既然是邪惡的,故人必須把身體視為卑賤的東西;人必須鞭打它,讓它捱飢耐渴,並且盡量抑製身體的情欲,以此來達到信仰的宗旨。
文意注解 「用私意崇拜,」指照著人自己的意思設計出來的信仰。
全節可意譯如下︰『所有這類規條,只不過是賣弄小聰明,無謂的炫耀自己在宗教上虔誠,竭力偽裝成謙卑的模樣;雖然實行嚴酷無情的苦修,惡待己身,其實在克製肉體的放縱上,是毫無真正價值的。』
話中之光 (一)規條所以無效,因為肉體的情欲不是幾條規矩所能捆得住的,只能在十字架上解決。
(二)人的吩咐和教導,常使神的兒女『徒有智慧的外貌』(原文),自己卻吃足苦頭──「苦待己身」,結果卻「毫無功效」。
(三)基督徒的自由,並不是從遵守規條及抑製自己的欲念中獲得;基督徒的自由,乃是藉著與主同活,讓主在自己身上掌權作主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