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八1】「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
〔原文字義〕「逼迫」推擠,壓逼;「分散」播散種子,四散。
〔文意注解〕「從這日起,」『這日』即指司提反殉道的那一日(參徒七57~60)。
「耶路撒冷的教會,」這是新約聖經首次冠上一個地名來稱呼教會,表示她是一個地方性的教會(徒十三1;羅十六1;林前一2;帖前一1;啟一11),用以與宇宙性的教會有所分別。
「除了使徒以外,」有解經家認為,這句話表示『僅有使徒們仍留在耶路撒冷,而其余的門徒都分散到其他地方』,這也就是說,只有使徒們抵擋得住逼迫,因他們有特別的膽量(徒四13),而得到仇敵的退讓和包容(徒五38~40)。但是這種看法未免有失公允,且與日后耶路撒冷城仍有成千上萬為律法熱心的猶太人信徒(徒廿一20)的說法有抵觸。
比較可采信的看法乃是︰(1)此次受逼迫的,是以司提反、腓利等為首的說希利尼話的信徒為主(徒六1),因他們對律法持著不墨守成規的態度(徒六13~14);(2)使徒們和希伯來信徒,當時似乎傾向于仍舊遵守律法(徒十一2;十五1),故未成為猶太人逼迫的對象。
「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門徒被迫四散的屬靈原因如下︰(1)猶太人一再抗拒聖靈,殺害司提反,因而遭致神聖的反應――神暫時棄絕他們,叫恩典流向外邦人(羅十一11);(2)耶路撒冷教會已經發展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教會,快要從『芥菜』變成『大樹』了(太十三31~32),因此神不得不伸手來拆散他們;(3)主原吩咐他們要把見証傳到地極(徒一8),但他們卻安于一地,所以主不能不興起環境來逼使他們分散。
〔話中之光〕(一)許多時候,逼迫、苦難的環境,是出于主的許可,為要成全 的旨意。
(二)我們若遭到消極的境遇,切不要因此灰心喪志,反而要為主積極地擺上,使消極的環境,轉變為積極的效用。
【徒八2】「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
〔背景注解〕按猶太人的法典『米示拿』(Mishnah),被石頭打死的罪犯,視如人間的垃圾,只宜草草埋葬,不可為他們哀哭。
〔文意注解〕「有虔誠的人,」指敬畏神的人;原文是複數詞,這些人可能是信徒。
「為他捶胸大哭,」指為他舉喪哀慟,表示同情他的被處死,含有向當權者消極地抗議的意味。
〔話中之光〕(一)黑暗的權勢雖能藉處死來封住傳道人的嘴,卻不能封住殉道者對人心的影響。
(二)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
【徒八3】「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
〔原文字義〕「殘害」毀壞,蹂躪,大肆破壞;「下」交給,賣。
〔文意注解〕「掃羅卻殘害教會,」『殘害』這個詞在希臘原文是指獸性的殘酷,用以指野豬蹂躪葡萄園,和野獸狂咬一個人體;並且這裡所用的是未完成時態,表示是一種持續不停的行動。
「進各人的家,」當時耶路撒冷教會是采用家庭聚會方式的(徒二46),因此,要抓人便須進到各人的家中,查看是否有多人聚集。
「拉著男女下在監裡,」注意,逼迫的對象包括了婦女。
本節顯明掃羅乃是當時策劃逼迫耶路撒冷教會的主要人物(徒廿二3~5;廿六9~11;林前十五9;加一13,22~23;腓三6;提前一13)。
【徒八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
〔原文字義〕「分散」播散種子,四散;「傳道」宣講福音的話(logos)。
〔文意注解〕福音得以從耶路撒冷傳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各地(徒一8),竟不是出于教會主動的策劃,而是出于神手的安排――因遭受逼迫而被動地擴散出去。
〔話中之光〕(一)信徒被迫分散,卻不是逃難,他們所到之處,乃如種子四處播散(「分散」的原文字意),傳播神生命的話,使之萌芽生長。
(二)團契是為了在交通中享用主的豐富,分散是為了福音的傳播。
(三)逼迫非但不能減低信主者的熱忱,反而給他們帶來了增加對外界接觸、傳揚福音的機會。
(四)許多時候,人們的惡行,反會被神所利用,而變成神兒女行善的機會。
(五)今天主也藉著各種的遭遇,如戰爭、遷居、轉業等,把我們分散到各處;我們也當學習那些分散的人,把主的福音帶開,這樣,我們在各種境遇中的行動,才有屬靈的價值。
(六)神生命的特性是︰壓力越大,能力也越大;信徒愈受壓迫,反而能愈加流露出生命來。
【徒八5】「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宣講基督。」
〔背景注解〕撒瑪利亞是舊約時代北國以色列的主要地區,也是首都所在地(王上十六24,29)。約在主前七百年,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人滅掉后,大部分猶太人被遷徙外地,並將異族人遷到境內諸城(王下十七6,24)。從那時起,此地的人就成了猶太人和異族的混血種,其后裔就是撒瑪利亞人。歷史告訴我們,他們有摩西五經,並按這部分舊約敬拜神,但猶太人從不承認他們是猶太民族。
〔文意注解〕「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腓利』不是指使徒腓力(太十3),而是指耶路撒冷教會那七位執事中之一(徒六5),后來被稱為『傳福音的腓利』(徒廿一8)。『下』字指往地勢較低的地方去;『撒瑪利亞城』或指撒瑪利亞的古都。
「宣講基督,」『基督』在原文有定冠詞,指明所宣講的乃是關于彌賽亞的信息,亦即耶穌就是基督。
〔話中之光〕(一)猶太人雖然鄙視撒瑪利亞人,但腓利卻向他們傳福音;福音乃是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羅一16),我們傳福音要沖破種族的藩籬,不可歧視某些人。
(二)基督乃是福音的內容與中心,沒有基督就沒有福音。
【徒八6】「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跡,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
〔文意注解〕「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同心合意』指眾人都有一致的反應;『聽從他的話』指接受他所傳講的福音。
〔話中之光〕(一)腓利不過是七執事之一,他的福音事工卻大有果效,可見屬靈的事工不在乎其地位和資歷,乃在乎我們向著主的心志。
(二)福音不僅是能叫人「聽見了」,並且也能叫人「看見」;我們傳福音要有功效,就必須「所行的」和『所說的』能相符合(腓一27)。
【徒八7】「因為有許多人被污鬼附著,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
〔文意注解〕「那些鬼大聲呼叫,」『大聲呼叫』表示它們對被趕逐之事極其不甘心。
本節表明兩種的醫治︰(1)心靈上的醫治――趕逐污鬼;(2)身體上的醫治――解除病痛。
〔靈意注解〕「被污鬼附著,」表徵受黑暗權勢的轄製。因此,趕逐污鬼表徵使人從黑暗權勢底下得著拯救與釋放。
「癱瘓的、瘸腿的,」表徵人的肉體軟弱無力――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
〔話中之光〕(一)福音不但能叫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並且還能釋放我們脫離撒但的轄製。
(二)聽道而不行道,有如「癱瘓的、瘸腿的」,知道如何行卻又不能行。
【徒八8】「在那城裡,就大有歡喜。」
〔文意注解〕基督福音所到之處,解決了人間兩大痛苦︰(1)被黑暗權勢轄製的痛苦(約壹五19);(2)飽受肉體軟弱無力的痛苦(羅七24)。因此,福音能夠給人們帶來喜樂。
〔話中之光〕(一)那裡接受福音,那裡就「大有歡喜」;真正福音的果效,是給人們帶來喜樂。
(二)我們傳福音,若只告訴人消極方面的定罪,而沒有指引人積極方面的道路,便成了傳『禍音』,而不是傳『福音』;如此的傳講,只能帶給人們憂苦,而非喜樂。
【徒八9】「有一個人,名叫西門,向來在那城裡行邪術,妄自尊大,使撒瑪利亞的百姓驚奇。」
〔原文字義〕「驚奇」驚訝,癲狂,嚇呆了。
〔文意注解〕「向來在那城裡行邪術,」『邪術』是指異教的法術。
〔話中之光〕(一)異教徒也能行異能奇事,因此我們不要把一切超自然的奇事都當作『神跡』。
(二)盲目追求神跡奇事,有可能落入撒但的圈套而不自知。
【徒八10】「無論大小,都聽從他,說︰『這人就是那稱為神的大能者。』」
〔原文直譯〕「眾人從小的到大的,都注意他,說,這人就是神的能力,那稱為偉大的。」
〔文意注解〕「這人就是那稱為神的大能者,」西門或許自稱為神,也有可能自稱是神在地上的代表。
〔話中之光〕(一)今天在基督教的異端團體中,也有些人自稱是『人成為神』或『神的代表權柄』,他們妄自尊大,正如西門一樣。
(二)我們不可尊崇任何人過于聖經所記(林前四6),以免敗壞了對方,也敗壞了自己。
【徒八11】「他們聽從他,因他久用邪術,使他們驚奇。」
〔原文字義〕「聽從」注意;「久」許多時候,一段長的日子;「驚奇」驚訝,癲狂,嚇呆了。
【徒八12】「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
〔文意注解〕「傳神國的福音,」傳福音不能不講神的國(可一15);事實上,傳講神的國,也包括傳講基督,因為神的國開始于救主耶穌基督作人生命的種子,撒在信徒的裡面(可四26;彼前一23;約壹三9),並在地上發展成為一個神掌權的范圍。
【徒八13】「西門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跡和大異能,就甚驚奇。」
〔文意注解〕「西門自己也信了,」注意,這裡並沒有表示西門的信心有問題,雖然有些解經家懷疑他的動機可能不單純︰(1)他不欲失去他以前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參11節);(2)他對腓利的異能甚感興趣(參13節);(3)他想從腓力學取異能,以供己用(參19節)。
【徒八14】「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裡去。」
〔文意注解〕「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裡去,」『打發』意即差遣;彼得和約翰是當時的使徒領袖,卻受使徒們的打發,可見沒有一個人是高高在上,只差遣別人,而不受別人的差遣。任何主工人的行蹤,乃是受到同工的約束的。
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們,乃是『神的道』的原始受托人,他們打發彼得約翰前去撒瑪利亞,必然是因為關切在那裡所傳的道是否純正,故含有印証、幫助、分享神道的意味。這裡完全沒有所謂『總會監督、干涉各地分會』的含意。
〔話中之光〕(一)每一個工人,都是一個受約束的人;人越是屬靈,就越多受到約束。
(二)各地教會之間,只有交通、協助的關系,而沒有從屬的關系。
【徒八15】「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
〔文意注解〕「要叫他們受聖靈,」這不是說,撒瑪利亞的信徒在相信主時,沒有得著聖靈的內住。凡是真實悔改相信主耶穌的人,就有聖靈住在他們的裡面(徒二38;羅八9)。這裡所謂的『受聖靈』,是指『聖靈的降臨』(參16節;徒一8),亦即『聖靈的澆灌』(徒二17~18);聖靈降臨或澆灌在人身上,使人得著能力,能為主作工,作主見証。
【徒八16】「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
〔原文字義〕「降在」從上面降臨(fall upon)。
〔文意注解〕「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降』字表明這是指聖靈從上面臨及人的身上。撒瑪利亞信徒那時雖已得著聖靈的內住,但還沒有得著聖靈的澆灌,所以還沒有明顯的彰顯出聖靈的功用,無法叫別人一見即知。
「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只』字表明受浸與聖靈的降臨是兩回事;水浸並不就是靈浸。『奉主耶穌的名受浸』原文是『受浸歸入主耶穌的名裡』。名字代表一個人的實際,主耶穌的名代表耶穌基督的實際;所以『歸入主耶穌的名裡』意即『與基督發生奧秘的屬靈聯合』。信徒藉著受浸與基督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 一同複活(西二12),而得著基督複活的生命,在這生命裡與基督有了奧秘的聯合。
【徒八17】「于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
〔文意注解〕「于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按手』意指聯合;使徒代表基督的身體,藉著按手與他們聯合,將他們接納到基督的身體裡面來。
「他們就受了聖靈,」聖靈的膏油原是澆在元首基督身上(太三16),到五旬節的時候已經從元首基督流到身體――教會――的上面(徒二1~4)。使徒們給人按手,乃是代表這身體把人接納進來,所以這身體上的膏油――聖靈――就藉著他們而流到被他們按手接納進來的人身上(詩一百卅三2)。
注1︰《使徒行傳》特別記述了四次聖靈的降臨︰一次是五旬節降在猶太人門徒們身上(徒二1~4),一次是降在猶太人與外邦人混雜的撒瑪利亞人身上(徒八16~17),一次是降在羅馬人哥尼流和他的親屬密友們的身上(徒十44~48;十一15~16),再一次是降在以弗所十二個門徒們的身上(徒十九1~7),有聖經專家認為他們是希利尼人。除此四次之外,聖經並未再提及聖靈降臨的實例,甚至在記述五旬節那天有三千人受浸歸主,以及另一天信主的達五千人時,均略而不提聖靈降臨之事(徒二41,四4)。由此可見,這四次具有代表性的意義,他們代表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徒一8),所有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信徒,都領受了聖靈的浸,浸成了一個身體(林前十二13)。
這四次聖靈的降臨,有兩次是經過使徒的按手(徒八17;徒十九6),另有兩次並未經過任何人的按手,這是因為︰(1)在五旬節時,尚沒有人可作教會的代表,所以聖靈直接從天上降下來;(2)在哥尼流的家裡,當時彼得還未清楚明白神的旨意,不敢代表教會接納外邦信徒,所以聖靈以直接降臨的事實,提醒彼得神已經接納了外邦信徒(徒十一15~17)。
注2︰前節的『受浸』是重在叫個人得救,本節的『按手』是重在建立基督的身體。『受浸』是宣告說,我在消極方面脫離了世界;『按手』是宣告說,我在積極方面進入了身體。
〔話中之光〕(一)腓利雖然滿有聖靈的能力,但仍須使徒彼得和約翰的按手禱告,才能叫撒瑪利亞的信徒得著聖靈的澆灌,這說出︰(1)一個人無論多么有屬靈的恩賜,也不能離開基督身體的原則;(2)主的工人必須互相配搭,彼此合作。
(二)我們在信主之前,無論有多大的差異,但是信了主之后,在教會裡面就不再分猶太人、外邦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我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8)。
【徒八18】「西門看見使徒按手,便有聖靈賜下;就拿錢給使徒,」
〔文意注解〕「西門看見使徒按手,便有聖靈賜下,」『西門』這名字后來演繹成『西門尼』(Simony),用來指以不正當的買賣取得教會的職位。
聖靈原是眼睛所不能看見的,但這裡卻記載被看見了,表明這是指聖靈的恩賜顯明在人的身上,而不是指聖靈的內住。
【徒八19】「說︰『把這權柄也給我,叫我手按著誰,誰就可以受聖靈。』」
〔原文字義〕「權柄」特權,權利,作主。
【徒八20】「彼得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罷;因你想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
〔文意注解〕「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罷,」『滅亡』有兩方面的意思︰(1)對不信的人而言,指永遠的滅亡(約十七12);(2)對信徒而言,指暫時懲罰性的沉淪(來十39)。
關于西門的悔改相信主,到底是真心抑或假意?解經家們有兩種完全對立的看法︰(1)教父猶士丁(Justin)等人認為他仍是個基督徒,僅因無知而以為可用金錢換取聖靈的恩賜;(2)另有一些解經家認為他是個假信徒,只是『驚奇』(13節)且拜服于別人有更高的法術,故他的相信是一種的『迷信』。
本書編者比較偏向于采納前者『是基督徒』的看法,理由如下︰(1)聖經既說他信了,也受浸了(13節),我們不能懷疑聖經所說的『信』不真;(2)信徒也有墮落敗壞的情形,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信徒的墮落敗壞,就斷定他沒有得救(林前五5);(3)許多信徒也與西門一樣,在錢財和名利的事上失敗,但我們不能說失敗的信徒就不是基督徒;(4)本節的『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是指他若在有生之年,仍沒有脫離這件惡事的捆綁(22~23節)的話,將來死后就要和他的銀子同受刑罰。
〔話中之光〕(一)許多人自稱是基督徒,其實動機可能是為了得到經濟、教育或物質上的好處。
(二)我們可以羨幕並追求聖靈的恩賜(林前十四1),但它是不能用錢買的。
【徒八21】「你在這道上,無分無關;因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
〔原文字義〕「分」伙伴,部分,同得;「關」鬮,基業,承受;「不正」不對,不直。
〔文意注解〕「你在這道上,」『這道』在原文也可譯作『這事』(matter,account),指神的恩賜(20節)。
〔話中之光〕(一)「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一切信仰的冒牌貨當中,最可惡的一樣,就是容許我們的心改變;其實,真正的信仰,必須是把基督的愛,珍藏在我們心中。――懷特菲
(二)我們在教會中,必須存心單純、正直,千萬不可將買賣或名利等邪惡的思想帶進來。
(三)凡是想為自己有所獲取,甚至是屬靈的獲取,來和別人比較的,就是在神面前「心不正」。
【徒八22】「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或者你心裡的意念可得赦免。」
〔原文字義〕「懊悔」悔改,心思的轉變;「罪惡」惡毒,壞事;「意念」意向,企圖。
【徒八23】「我看出你正在苦膽之中,被罪惡捆綁。」」
〔文意注解〕「我看出你正在苦膽之中,」『苦膽之中』是希伯來的比喻式講法,說到一個人拜偶像、離棄神,必給他自己和他所欺哄的人帶來苦果(申廿九18)。
「被罪惡捆綁,」西門的『罪惡』在于有貪欲之心和競爭的靈。
【徒八24】「西門說︰『愿你們為我求主,叫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身上。』」
〔文意注解〕「愿你們為我求主,」有解經家根據這句話來斷定西們並沒有真心悔改,這未免太過武斷,因為許多真基督徒也求人代禱(參雅五14)。
【徒八25】「使徒既証明主道,而且傳講,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瑪利亞好些村莊傳揚福音。」
〔文意注解〕「使徒既証明主道,而且傳講,」『証明主道』指用個人對主的經歷來見証主的話;『傳講』指照著主的啟示來傳揚並教導。
〔話中之光〕(一)主的道是可以証明的;凡是對主複活的生命有主觀經歷的人,都能見証我們所信的主是又真又活的。
(二)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后四2);我們總要利用各種機會,隨時隨地為主傳福音。
【徒八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
〔文意注解〕「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此處『主的使者』和29節的『聖靈』乃是同義詞。
「起來,向南走,」『南』字在原文另有『晌午』之意,故這裡也可解作『雖在烈日之下,亦須即刻起身以赴』。
「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迦薩』離撒瑪利亞約有一百多公裡,是到埃及必經的一條沿海岸狹窄走廊,西面是地中海,東面是大片沙漠。
「那路是曠野,」此句應是路加的補充解釋,而不是主使者的話。『曠野』指人跡罕至的地方;路加作此解釋,顯然是要強調主的使者吩咐腓利的『不尋常性』。
〔話中之光〕(一)我們一但得著了聖靈的感動,雖在烈日之下,亦須立刻順服,不能因為會流汗而躊躇不前。
(二)「那路是曠野,」曠野是無人居住之地,神奇妙的帶領,使腓利在那裡幫助那位有大權的太監接受主耶穌。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有許多的曠野,然而就在每一種孤寂的境遇中,我們若忍耐等候主,就必有事奉的機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常常有人需要我們的幫助。
(三)多馬•金碧士說︰『不在于事奉神有多少,而在于完全討神喜悅。』神叫我們去哪裡,不管那裡是不是曠野,我們就去。
【徒八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即古實,見以賽亞十八章一節)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
〔文意注解〕「不料,」原文是『看哪』。
「有一個埃提阿伯人,」『埃提阿伯』(Ethiopia)今譯『衣索比亞』,但解經家多認為這詞在當時是指舊約裡的『古實』,亦即今日的『蘇丹』,它位于非洲東北部。
「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太監』是一種官位的名稱,並不一定是個閹人。按摩西的律法,閹人不得進聖殿朝拜()。
「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干大基』乃該國女王的稱號,有如埃及王稱為『法老』;『總管銀庫』即今財政大臣。
「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這位太監若非正式改信猶太教者(申廿三1),就是一位敬畏神的外邦人。
〔話中之光〕(一)聖靈的引導,常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不料」)。
(二)腓利因順從聖靈的感動,竟然在想不到的地方――『曠野』,救了一個大有影響力的人。我們對聖靈的感動和引領,雖然有時難以理解,也當完全順服,才能叫許多奇妙的事,也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徒八28】「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
〔文意注解〕這表示太監不但敬畏神,並且也熱心追求認識神。
【徒八29】「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
〔文意注解〕「聖靈對腓利說,」{\Section:TopicID=317}聖靈怎樣對人說話?聖靈當時可能是藉著天使說話(參26節),但也有可能是藉著人裡面的直覺而與人說話。聖靈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我們的靈中作的(羅八16原文)。直覺乃是人靈裡的知覺,不是身體的感覺,也不是心思的思想,而是一種靈裡的知覺。聖靈的聲音,在直覺裡是可以聽得見的。不是肉耳可以聽得見 ,也不是心思可以推想 ,乃是直覺可以聽見 。
〔話中之光〕(一)注重理性的人是藉著心思來尋求聖靈的意思;熱心而又無聖經的知識、以及靈命幼稚的人,則想用身體的耳朵來聽聖靈的聲音。這些都是引人到錯誤之途的。受撒但欺騙的,都是這些人。今日的信徒,若非多隨從直覺的感覺以服事主,就要時常行出主旨意之外。
(二)傳福音不是靠人的力量,乃是靠聖靈的帶領。
(三)要對一個人傳福音,就必須「貼近」那人――與他親近來往,贏取他的好感。保羅說,向甚么樣的人,我就作甚么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22)。
【徒八30】「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么?』」
〔文意注解〕「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跑』字表明他的順從是勤快的。
「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古時的人念書時習慣朗讀。
〔話中之光〕(一)我們傳福音也要學習腓利的榜樣,隨從聖靈的引導――該去見甚么人,該說甚么話,都要仰望聖靈。
(二)人有了頭一次對聖靈引導的順服(26~27節),以后就不難繼續順從聖靈的感動(29~30節)。
(三)傳福音時不要怕向人發問;許多時候,發問乃是打開話題的好辦法。
【徒八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文意注解〕本節表明太監的長處至少有二︰(1)勇于承認自己的有限與無知;(2)肯謙卑向人就教。
〔話中之光〕(一)「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今天有許多人主張︰『只要讀聖經,不要看參考書。』但是聖經(特別是舊約)有很多難解的點,需要有鑰匙才能解開其奧秘。
(二)信徒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帖前五20~21)。
【徒八32】「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文意注解〕「他所念的那段經,」就是《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七至八節。這段聖經是預言救贖主基督。
「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預言主耶穌是代罪的羔羊(約一29),被帶到各各他釘十字架(可十五22)。
「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預言主耶穌在公會和巡撫面前,默然無聲,不為自己表白(太廿六63;廿七14)。
【徒八33】「『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原文作他的審判被奪去);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
〔文意注解〕「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預言主耶穌在人手中受冤屈,聖潔公義者反而被定罪(太廿七24~26;徒三14)。
「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預言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代人受死,乃是千古未有的大事。
【徒八34】「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
〔文意注解〕「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這問話表明太監並非不明白這段聖經所描繪受冤屈的情節,而是不明白究竟甚么樣的人物蒙受如此冤屈。這包含了︰(1)這人在神面前的地位如何?(2)神為何要讓他受此對待?
【徒八35】「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話中之光 (一)聖經中處處預表和預言基督,所以要認識基督,就不能不讀聖經。
(二)基督是聖經的中心內容;要明白聖經,便須找出聖經中的基督。
【徒八36】「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甚么妨礙呢?』」
〔文意注解〕「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甚么妨礙呢?」由這話可以想見,腓利在向太監傳講福音時,必然曾提及『受浸』之必要,並且『這裡有水』的話表明,受浸絕不是象徵性的點水禮,而是將全身浸入水中,所以才需要『有水的地方』。
〔話中之光〕(一)我們傳福音,不只要引導人相信,也該帶領人受浸;所以我們在傳揚福音之時,也該同時傳講『受浸』。
(二)聖經所給我們的榜樣,乃是人一領受福音,就馬上受浸(徒二41;八12,37~38;十六33)。領受福音的人並不需要等候一段時間,慢慢學習明白全部聖經,然后才受浸。
【徒八37】「腓利說︰『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說︰『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有些古卷有本節)。
〔文意注解〕「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一心相信』指全心相信,不是半心相信,半信半疑。注意,這裡的『心』不是指頭腦的心思(mind),而是指心意(heart)。
「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基督』是主耶穌職分的稱呼;『神的兒子』是主耶穌身份的稱呼。 是基督,來成全神的旨意,完成神的計劃; 是神的兒子,來顯出神自己,表明神自己。
〔話中之光〕(一)受浸惟一的條件是相信主;凡是真心相信,有得救的經歷者,就可以受浸。
(二)「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這句話表明了基督徒信心的對象與內容。
(三)基督是與神的工作有關,神的兒子是與神的生命有關;主耶穌乃是神的兒子來作神的基督, 是憑神的生命來作神的工作,結果使我們信徒得著神的生命,也能憑著神的生命作神的工作。
【徒八38】「于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文意注解〕「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太監受浸是下入水裡,受完浸后又『從水裡上來』(39節),可見受浸乃是全身浸入水中,這就是聖經所指定的施浸的方式。
〔靈意注解〕「下水裡去,」受浸的人全身沒入水中,表明與主同死、同埋葬(羅六4)。
【徒八39】「從水裡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的走路。」
〔文意注解〕「就歡歡喜喜的走路,」據傳說,這太監回去以后,使許多埃提阿伯(衣索比亞)人成為基督的信徒。至少我們可以確知的,是這樣歡歡喜喜的走路的人,是不能不與人分享他所發現的喜樂的。
〔靈意注解〕「從水裡上來,」受浸之后『從水裡上來』,表明受浸的人與主一同複活(羅六5,8)。
〔話中之光〕(一)福音是叫人與主發生直接的關系,但是今天有許多傳道人卻橫隔在主與人中間,把傳福音所得的人據為己有,視為『我的羊』,而非『主的羊』。「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就是使他離開自己傳福音的成果,不讓他把人留在自己的手中。
(二)腓利在聖靈中自由的來了,又在聖靈中乾淨的去了;聖靈所給人的帶領,完全不受人情、字句、傳統、組織等的捆綁。
(三)太監雖然不見了腓利,卻仍舊「歡歡喜喜的走路」;信徒得救以后,不可一直倚靠引領我們的人,而該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
【徒八40】「后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文意注解〕「后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亞鎖都』就是舊約裡的亞實突(撒上五1),是非利士人五大城市之一,距離迦薩約三十公裡。
「直到該撒利亞,」從亞鎖都到該撒利亞約有一百公裡的路程。『該撒利亞』是羅馬帝國派任巴勒斯坦巡撫的駐節處,居民多為希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