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三章


【徒三1】「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

 〔原文字義〕「申初」第九時(下午三點鐘)。

 〔文意注解〕「申初禱告的時候,」敬虔的猶太人每天有三次定時的禱告︰第三時、第六時和第九時,即早上(巳初,上午九點鐘),晌午(中午十二點鐘)和晚祭時(申初,下午三點鐘)。

「彼得、約翰,」他們二人本是打魚的伙伴(路五10),是他們二人安排最后晚餐事宜(路廿二8),又一同跟隨主至大祭司的院子裡,見証主通宵受審(約十八15~32),又在主複活之日一起奔向空墳(約廿2~10);在《使徒行傳》裡,他們二人常常結伴事奉神(徒四13,19;八14)。

「上聖殿去,」早期信徒多出自猶太教,故仍多少保留了一些猶太教中的規矩和禮儀,所以他們上聖殿去禱告、聚會(徒二46)、傳福音。后來神慢慢地興起環境,逼使他們離開聖殿、離開耶路撒冷、離開公會,經過了約有數十年的功夫,才算大致清理了宗教的攙雜。不過,也有人認為彼得和約翰在禱告的時候上聖殿去,是因為那個時候有許多人聚集在聖殿裡,正是傳福音作見証的好時機。

 〔靈意注解〕申初的禱告,豫表定時禱告;上聖殿去禱告,豫表公禱,或說是參加教會的禱告聚會。

彼得和約翰同行,表明他們二人同心(摩三3)。

 〔話中之光〕(一)「申初」乃是主在十字架上斷氣之時,忽然殿裡的 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廿七45,51);主既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我們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來時20,22),向神禱告。

(二)「彼得、約翰,」他們二人是頂尖使徒,這給我們看見︰不但一般信徒需要同心合意(徒二46),同工更是需要同心合意;並且在教會中切忌一人獨自尊大,至少需有二人彼此平衡。

(二)我們需要隨時的禱告,也需要定時(「申初」)的禱告。

(三)個人私下的禱告固然重要,但與聖徒在一起的禱告,特別是教會性的禱告(『上聖殿去禱告』),也不可或缺。


【徒三2】「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 濟。」

 〔文意注解〕「生來是瘸腿的,」意指這人的瘸腿是先天的缺陷。

「放在殿的一個門口,」『放』字的時態表示一慣性的動作,指例行公事地再次『放』在那裡。

「那門名叫美門,」雖有許多解經家推測,它可能就是由富麗堂皇的哥林多古青銅包飾的『尼迦挪門』(Nicanon Gate),但仍難肯定;它既靠近『所羅門廊』(參11節),故可知應系位于聖殿的東牆,人可經此門由外邦人院進入放銀庫(即捐獻箱)的婦女院。

「要求進殿的人 濟,」聖殿的入口處,特別是靠近捐獻箱的地方,被認為是乞討最好的位置,因為當人們去敬拜神、對神有所奉獻時,往往也更易對人慷慨。

 〔靈意注解〕「生來是瘸腿的,」『瘸腿』的人知道如何走路,但實際上不能行走自如,故象徵『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人無力討神喜歡。故這個『生來是瘸腿的』人,象徵人天然生命中的殘缺,能『知』不能『行』。

「天天被人抬來,」『天天』表示人天然生命中的缺陷,不能得著根本的改善。

「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殿』是敬拜神的地方,象徵宗教;『美門』象徵宗教外表的美好、可羨,給人生的未來描繪出一幅美麗的遠景――人若如何、如何,死后便可上天堂。『放在門口』象徵人不能藉著宗教真正登堂入室,建立和神直接的關系。

「要求進殿的人 濟,」『進殿的人』象徵宗教界稍具根底和名望的人物;『要求 濟』象徵求助于宗教界人士。

 〔話中之光〕(一)一個瘸腿的人,眼能看、耳能聽、口能言、鼻能聞、手能動,幾乎樣樣都能,惟有一件不能,就是腳不能行。今天在教會裡面恐怕有許多信徒是患了屬靈的瘸腿――幾乎凡事都能,特別是會聽道、會講道,卻缺了一件,就是不會行道。

(二)外表的美觀(「美門」),並不能粉飾內裡的缺陷(「瘸腿」);無論是信徒個人或教會,若只講究外表的屬靈,而缺乏屬靈的實際,就沒有基督的見証。

(三)聖殿是最正統的場所,美門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進殿的人是最虔誠的宗教份子,但這一切對于生來的難處毫無助益;就是有,也是外面的和短暫的,所以仍須「天天被人抬來」。

(四)或許你我就是那個瘸腿的,需要別人來照拂,自己從來不會走,更不會跳躍著贊美神,你至多只能到美門的外面,卻無法進去,享受豐富、完美的生命。

(五)基督就是門。人惟有藉著 ,才能得救;也惟有藉著 ,才能得著更豐盛的生命(約十7~10)。問題是︰(1)人們常常找錯了門路;(2)就算找對了門路,卻只站在門口觀望,而不思進去。

(六)我們千萬不要作一個基督教的門外漢,只會望門興嘆,卻從未一次真正的登堂入室,享受那殿裡的肥甘(詩卅六8)。

(七)求人 濟,只能應付眼前生活的需要,卻不能根本解決生命上的問題。教會若單只著眼于社會福利、物質的幫助,就會迷失在社工事業上,並未給人真實的幫助。


【徒三3】「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 濟。」

 〔話中之光〕(一)他因著「看見」才會有所「求」;換句話說,他若沒有「看見」,就不會「求」。由此可見「看見」的重要。我們常常對周遭的人事物『視若無睹』,因此也常錯過了蒙福的機會。

(二)神喜歡我們向 「求」;我們得不著,是因為我們不「求」(雅四2)。主的話應許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太七8)。


【徒三4】「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

 〔原文字義〕「定睛看」凝神注視,目不轉睛地看著。

 〔文意注解〕「彼得約翰定睛看他,」眼目能夠傳神,他們的『定睛看』表達了幾方面的意思︰(1)確認對方可憐的光景;(2)與對方表同情;(3)從對方物質的層面,透視到心靈層面的缺乏與需要。

「彼得說,你看我們,」邀請人注目自己,也有幾方面的意思︰(1)引發對方的注意力;(2)將自己的心意傳送給對方;(3)彼此有所交集。

 〔話中之光〕(一)信徒事奉主的秘訣,乃在于兩面的「定睛」;一面是『定睛望天』(徒一10),看見基督升天的異象,注視 的榮美;一面是「定睛看他」,識透服事的對象,了解他的光景,摸準他的需要。如此,事奉的品質才會屬天,事奉的果效才會中肯。

(二)基督徒應當時常「定睛」注意觀察周遭人們的需要;神把我們放在所處的環境中,必有 的美意,所以千萬不可視若無睹。

(三)「彼得說,你看我們。」我們敢讓別人看我們嗎?我們自己的行事為人是否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呢(腓一27)?


【徒三5】「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甚么。」

 〔原文字義〕「留意看」注意,緊握住,停留在。

 〔文意注解〕「指望得著甚么,」『甚么』是指財物;他的想法仍舊跳不出物質的層面。

 〔話中之光〕(一)我們的指望是得著甚么呢?是金銀,還是屬靈的?

(二)主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約六27)。我們來到教會中,千萬不要存著錯誤的動機,以免因小失大。


【徒三6】「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背景注解〕猶太人的觀念,認為奉一個人的『名』行事,含意是在他的所是和權能裡行事(出五23;耶十一21)

 〔文意注解〕「金銀我都沒有,」『有』指『擁有』;彼得在此把他所沒有的放在句子的前面,用意乃在︰(1)叫對方放下錯誤的指望;(2)轉而注意他所能提供的,亦即為下一句鋪路。

「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本句的原文在前面有『然而』一詞,表示要引到一個與金銀截然不同的事物。

「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基督徒奉耶穌基督的名,具有如下的意義︰(1)靠 的名行事;(2)為 而行事;(3)依靠 的權能行事;(4)讓 來行事;(5)在 的名下行事;(6)所作的也是歸于 的名下。

本節聖經曾產生一段出名的故事︰羅馬天主教奉彼得為首任教皇,到了十三世紀初業,教皇的權勢達于顛峰。據說著名的神學家多馬亞圭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曾到教廷覲見教皇,當時教皇正在數點一筆巨額金錢,就有感而發地對他說︰『教會不必再像彼得那般地說"金銀我都沒有〞的話了。』亞圭那卻回答說︰『當然,可惜教會現在也不能像彼得那樣地說"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的話了。』

 〔話中之光〕(一)「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當時彼得是教會中的頭號人物,有許多信徒將家產變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的腳前(徒二45;四34),所以實際上可供他支配的金銀很多,但他卻認為這些金銀不是他的。今天在教會中作領袖的,應當效法彼得的存心和榜樣。

(二)「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們今天所有的,是金銀呢?還是基督呢?金銀縱然可以有好些用處,但是金銀不能供應神的生命,不能滿足人屬靈的需要。惟有基督才是生命的源頭,惟有 才能供應生命,滿足人最深處的飢渴。

(三)「金銀我都沒有,」這句話最可貴之處,不在說的人是否擁有金銀,乃在他從沒有把金銀據為己有的心態。

(四)「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這話表明了︰(1)信徒追求的目標並非金銀財物,而是屬靈的豐富;(2)擁有屬靈豐富的人,往往缺乏金銀財物;(3)缺乏金銀財物,往往有助于使人得到屬靈的豐富,因減少了追求的障礙;(4)金銀財物越給越少,屬靈豐富越給越多。

(五)「只把我所有的給你,」這話說出︰我們必須先有所得,才能把它給人;傳道人若自己無所有,能拿甚么給別人呢?所以若是要牧養別人,必須先充實自己。

(六)只有那些不受金銀霸占的人,才會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那真實屬靈的能力,來應付人一切的需要,因為瑪門畢竟是神的對敵(太六24)。

(七)有一項事實值得吾人注意︰不少傳道人處于貧窮時,講道有能力,很能感動人;但等到名成利就之后,講的道雖然還是頭頭是道,卻缺乏屬靈的能力和感力,何等可惜。

(八)主的真實信徒,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林后六10),因為有了基督,就有一切。

(九)實際且寶貴的幫助,乃是屬靈的供應――把主的名傳給人,把主的恩典和能力交通給人,叫人得著生命的好處。

(十)彼得並沒有先跪下來禱告,求問主的心意。這是因為他已經擁有這名的實際――主自己就住在他裡面,並且把 自己交托給彼得。我們平素也當像彼得一樣,與主有親密的交通,基督之名的實際才會成為我們的「所有」,需要時才能將它拿出來給人。


【徒三7】「于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

 〔原文字義〕「踝子骨」腳的最下部分與腳掌相連處的突出關節;「健壯」強壯,無恙,堅固。

 〔文意注解〕「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意即原來不正常、已經退化、軟弱無力的腳的關節和筋肉,都恢複了正常的功能。『立刻健壯』表示不需要一段複健的時間才能恢複正常,而是立時痊愈的。

 〔靈意注解〕「于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這個拉著手扶人一把的動作,象徵以實際的行動來支援屬靈的宣告。許多基督徒僅會用屬靈的話給人口頭的安慰,卻缺乏實際關懷的行為(約壹三18)。

 〔話中之光〕(一)若靠人的手,雖然天天『抬』(參2節),即使抬了四十年(徒四22),那瘸腿的仍然瘸腿;但在信心裡「拉」人一把,就立刻痊愈了。

(二)「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許多基督徒僅會用屬靈的話給人口頭的安慰,卻缺乏實際關懷的行為;但是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


【徒三8】「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贊美神。」

 〔背景注解〕「同他們進了殿,」按照舊約律法,凡是身上有殘疾的人,是不能接近神的聖所,也不可獻祭的(利廿一16~21)。

 〔文意注解〕「他們進了殿,」即指從女院進入以色列人院。

「走著、跳著,贊美神,」『走著』、『跳著』及『贊美神』這三個動詞,原文都是現在時態,生動地描述久病初愈后歡欣不已的光景。

 〔話中之光〕(一)「走著,」我們得救以后就要奔走天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十二1;六1),而不可一直停留在原地。

(二)「跳著,」意即蹦跳離地;信徒雖然是活在地上,卻不受地的轄製,而能過『在地若天』的屬天生活。

(三)「贊美神,」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贊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來十三15)。

(四)神『是用以色列的贊美為寶座的』(詩廿二3);蒙恩的信徒若不懂得時常「贊美神」,乃是羞辱神的名,因為神的名是因著贊美而被高舉的。


【徒三9】「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贊美神;」

 〔文意注解〕「百姓都看見他,」『百姓』原文是『所有的人』。

 〔話中之光〕(一)我們得救后的光景如何,周遭的人都在睜大著眼睛觀看;主的榮耀或羞辱,全在于我們的生活見証。

(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見証,勝過傳講千百句福音的話。


【徒三10】「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 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

 〔文意注解〕「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認得』是一種經過查証后的確認;『素常』表示他在美門口求人施舍的事,已經維持了一段不短的時間。

「他所遇著的事,」意思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滿心希奇驚訝,」『滿心』指被充滿;『希奇』指訝異得心魂失措(stupefaction);『驚訝』指驚愕得魂飛魄散(ecstasy)。注︰這裡所用的字,原文與行傳第二章裡的『驚訝』和『希奇』不同(徒二7,12)。

 〔話中之光〕在世人的眼中看來,信徒得救的改變是簡直不能置信的。


【徒三11】「那人正在稱為所羅門的廊下,拉著彼得、約翰;眾百姓一齊跑到他們那裡,很覺希奇。」

 〔原文字義〕「拉著」抓著,握住;「很覺希奇」驚愕至極。

 〔文意注解〕「那人正在稱為所羅門的廊下,」『那人』就是那個瘸腿得醫治的人;『所羅門廊』是聖殿區的外圍兩個長的開放式柱廊之一,高約八公尺、排列成行的石柱,並有香柏木築成的頂蓋,可以容納許多人聚集,免受日晒雨淋;這兩個柱廊在外邦人院的邊緣成直角相會合,一個叫王廊,另一個就是所羅門廊(約十23)。

他們先是在美門口相遇(2節),並在那裡得醫治(7節),然后一同進殿(8節),現又出到外院東邊的所羅門廊下。


【徒三12】「彼得看見,就對百姓說︰『以色列人哪,為甚么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為甚么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

 〔原文字義〕「希奇」詫異(marvel);「虔誠」敬虔的表現。

 〔文意注解〕「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能力』指作事的本領和力量;『虔誠』指調動靈界能力的因素。

 〔話中之光〕(一)在幫助別人時,須要讓人『看我們』(參4節);但在幫助完了以后,卻不要人「定睛看我們」。該彰顯的時候不隱藏,該隱藏的時候不顯揚,基督徒的美德乃在于此。

(二)主真實的工人,並不以自己為能力的泉源,只不過是主能力的管道。

(三)我們為主作工所得的果效,切勿歸功于自己,因為這是偷竊主的榮耀。

(四)惟有不求自己榮耀的,才能真叫主得著榮耀(詩一百十五1)。

(五)事奉的功效,固然不在于我們的「能力」,也不在于我們的「虔誠」――我們所有的掙扎、努力、刻苦、敬虔、禁欲…等等。工作的果效,並不是人所能『拚』出來的;乃是出于聖靈的能力(亞四6)。

(六)當我們在受人贊譽之時,若能真正從內心否認「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乃是見証中的見証,這樣的人才是主真實的見証人。


【徒三13】「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們列祖的神,已經榮耀了 的仆人耶穌(仆人或作兒子);你們卻把 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 ,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 。」

 〔文意注解〕「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這個稱呼乃是指明這一位神就是那『自有永有的耶和華』(出三14~15,原文作『我就是那我是』)。主耶穌曾引用這名來証明神並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太廿二31~32),因此,這名乃在指明 是複活的神。

「已經榮耀了 的仆人耶穌,」表明主耶穌乃是先知以賽亞所豫言的那位『受苦的仆人』(賽四十二1~9;四十九1~13;五十二章;五十三章)。『榮耀 』指耶穌經過死而複活、升天,而被顯明是神的兒子(約七39;十二16,23;十三31~32;十七1)。

「彼拉多定意要釋放 ,」請參閱約十九12。


【徒三14】「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反求著釋放一個凶手給你們;」

 〔文意注解〕「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聖潔』按原文更好翻作『聖別』,意思是『分別出來歸于神』;主耶穌是那聖別者, 為我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約十七19)。『公義』意即『與神、與人、與事都是對的,都是正當、正確的』。

『聖潔』是指 的性情;『公義』是指 的作為。主耶穌對神、對人都是無可指摘的。

 〔話中之光〕(一)主既用重價買了我們,所以我們不再是自己的人了(林前六19~20),應當把自己分別出來,絕對為主而活(羅十四8)。

(二)當我們活在自己的裡面時,我們不但與神的光景不對,而且與人和與事也都不對,所以沒有一個人是公義的;真求主能從我們的身上活出來,因為惟有 才是那公義者。


【徒三15】「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神卻叫 從死裡複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証。」

 〔原文字義〕「作見証」見証人,殉道者。

 〔文意注解〕「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生命的主』意即『生命的源頭、創始者、元帥、先鋒』;生命從 而來, 是賜生命的主。

「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証,」按原文應作『我們都是這事(指主從死裡複活)的見証人』。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想到自己的能力和身分時,只有失敗、挫折與恐懼;但當他們想起所信的是誰時,便會滿了平安和能力。

(二)人的身體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在「生命」上軟弱了;我們的靈命若是不剛強,就會『瘸腿』(2節),就不能好好奔走天路。

(三)信徒惟有來到「那生命的主」面前,才能使靈命上的軟弱得著醫治;千萬不要漠視 ,或甚至殺害 。

(四)我們作主複活的見証人(原文),必須常為耶穌被交于死地,才能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林后四11)。


【徒三16】「我們因信 的名, 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 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

 〔原文字義〕「健壯」強壯,無恙,堅固;「全然好了」完全康複,全體健全。

 〔文意注解〕「 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在猶太人的觀念中,『名字』和一個人是分不開的,且帶有那個人的權柄和能力(參出三14~15)。

「正是 所賜的信心,」在這事件中,惟一屬人方面的因素乃是『信心』,因為只有它才能使主的大能臨及人。但彼得的話並未清楚指明此信心是屬于使徒的,抑或是那個瘸腿的人;或許二者都有此信心。

 〔話中之光〕(一)「 的名便叫…這人健壯了,」這是將人的注意力從醫治轉向醫治者。今天有許多強調神醫的個人和團體,卻常常將人的注意力從醫治者導向醫治,甚至導向虛假的醫治。

(二)基督的名大有能力,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經歷這名的大能;信心就是取用這名之大能的憑藉。

(三)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我們若有信心,就是對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太廿一21)。


【徒三17】「弟兄們,我曉得你們作這事,是出于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

 〔文意注解〕「弟兄們,」彼得這樣稱呼他們,表明他們雖然棄絕主,但他與主一樣不愿棄絕他們。

「我曉得你們作這事,是出于不知,」彼得在嚴厲中帶著恩慈與體恤,同情他們的無知。

 〔話中之光〕(一)凡不懂得體恤別人的軟弱的人,沒有資格定罪別人。

(二)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也曾向父神禱告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4)。


【徒三18】「但神曾藉眾先知的口,豫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

 〔背景注解〕當時猶太人大多認為耶穌是死于律法的咒詛之下,因此不是彌賽亞(申廿一23;加三13);彼得在此是針對他們的錯誤,指出彌賽亞也有受苦的一面。

 〔文意注解〕「豫言基督將要受害,」『受害』意即受苦、受難;舊約曾多處豫言基督的苦難,茲僅舉其中少數例子如下︰詩二1~2;廿二1,14~18;六十九1~4;賽五十三7~8。


【徒三19】「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涂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

 〔原文字義〕「安舒」松緩,暢快,舒爽,清涼,複蘇。

 〔背景注解〕「使你們的罪得以涂抹,」古代的書寫乃是寫在蒲紙上,並且所用的墨中又沒有酸質,所以它不像現代墨那樣蝕進蒲紙去,而只留在紙的表面上。要『涂抹』掉所寫的字時,只要用一塊濕了的海綿去擦拭,便不會留下字的痕跡。

 〔文意注解〕「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指將心思回轉歸向神(徒廿21)。注意,悔改不是罪得涂抹的條件,『信心』(16節)才是;悔改乃是為信心鋪路,悔改在先,相信在后(可一15),能悔改才有真相信。

「使你們的罪得以涂抹,」意指在神面前沒有留下犯罪的痕跡。

「那安舒的日子,」指人經過審判后進入神的國裡所有的心境。今天,無論是世人或是基督徒,生存在世上都須經歷某種程度的苦難,特別是在主再來之前必有災難。

 〔話中之光〕(一)悔改認罪,乃是享受從主而來的,心靈中真正安舒的路。『惡人必不得平安』(賽四十八22)。

(二)信徒甚么時候發覺自己的光景不對,甚么時候立刻悔改轉向主,就能夠經歷一段「安舒」、舒爽的時期。

(三)基督自己乃是我們喜樂和平安的真源頭,離了 就沒有真正的喜樂和平安。


【徒三20】「主也必差遣所豫定給你們的基督耶穌降臨。」

 〔文意注解〕本節的『主』既是差遣基督的, 當然是指父神了。

 〔話中之光〕(一)基督還要再來,這是神所豫定的旨意,凡是神所豫定的必要成就。我們既知基督必要再來,就要儆醒豫備,因為當我們想不到的時候, 就來了(太廿四42~44)。

(二)基督的再來,乃是要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啟十一15);我們傳福音若單只著眼在使人得著救恩,而忽略了教會和國度,就仍夠不上神拯救人的心意和目的。救恩是要為著國度的來臨。


【徒三21】「天必留 ,等到萬物複興的時候,就是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

 〔原文字義〕「留」接待,領受;「複興」從倒下處站起,複造,複原,恢複健康,修直,回歸,歸還。

 〔文意注解〕「天必留 ,」意指升天得榮的基督,必被接待在天上,直等到神計劃的時候來臨。

「萬物複興的時候,」指伴同主的再來,基督的國也要臨到地上,這時萬物必將複歸原狀。在此以前,一切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一同嘆息勞苦,指望脫離敗壞的轄製(羅八19~22)。

「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舊約曾豫言末日萬物將要被複興,例如︰賽十一6~9;六十五18~25。


【徒三22】「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

 〔文意注解〕「摩西曾說,」下面的話引自申十八15。

「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主耶穌就是那一位像摩西的先知,兩者之間相似之處如下︰(1)從仇敵的手中拯救神的百姓(路一69~71);(2)在神和神的百姓之間作立約的中保(來八8~9);(3)將神的旨意和神的話傳給神的百姓(約八26~28);(4)在神的百姓中間廣行神跡(徒十38);(5)在神的全家誠然盡忠(來三5~6)。

 〔話中之光〕(一)今天我們的責任,就是要「聽從」主的話;並且不是只聽從一部分的話,乃是要聽從「凡」 向我們所說的話。

(二)「聽從」的意思不但是聽,並且還要把所聽見的實行出來;聽主話而去行,與聽主話卻不去行,兩者的結局截然不同(太七24~27)。


【徒三23】「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

 〔文意注解〕本節引自申十八19。


【徒三24】「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凡說豫言的,也都說到這些日子。」

 〔文意注解〕「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撒母耳』是繼摩西之后作先知的(撒上三19~21),他曾被猶太拉比譽為最偉大的先知,據說,先知學校是從撒母耳開始的(參撒上十九20),因此,聖經亦以他為眾先知的代表人物(來十一32)。

「也都說到這些日子,」『這些日子』並不是指主再來的日子,而是指彌賽亞的紀元,也就是新約時代。


【徒三25】「你們是先知的子孫,也承受神與你們祖宗所立的約,就是對亞伯拉罕說︰"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

 〔文意注解〕「你們是先知的子孫,」『先知』的原文是複數。本句意指『眾先知是為你們而生存並施教訓;你們是承受他們的教訓的人』。

「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后裔』原文是單數,指基督(加三16)。


【徒三26】「神既興起 的仆人(或作兒子),就先差 到你們這裡來,賜福給你們,叫你們各人回轉,離開罪惡。」」

 〔原文字義〕「興起」起來,複活;「回轉」離棄,轉離。

 〔文意注解〕「神既興起 的仆人,」『興起』按原文作『複活』解(林前十五20);『仆人』指主耶穌(13節)。

「就先差 到你們這裡來,」『 』指複活升天的基督化身為靈(約十四18;十六7);『到你們這裡來』指五旬節聖靈澆灌在猶太人中間(徒二33)。

「叫你們各人回轉,」人能從罪惡中回轉歸主,乃是聖靈的工作所使然(約十六8)。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一得救之后,最起碼的經歷就是脫離罪惡。凡是我們所明明感覺到的罪,凡是纏累我們的罪,都該靠主勝過。

(二)我們信徒正常的情形是,偶然被過犯所勝(加六1),但是有許多人的經歷是偶然勝過罪惡,這是何等反常的經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