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十1】「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
〔背景注解〕雖然在《使徒行傳》第八章主的見証已經傳到撒瑪利亞,但撒瑪利亞人並不是道地的外邦人,而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混血種族;在第八章的后段,也記載了外邦人埃提阿伯太監得救的故事,但受其影響的范圍,畢竟僅限于北非的一個小國。真正向所有外邦人擴展福音的工作,乃是從義大利人哥尼流一家接受福音開始的。當時的羅馬帝國,版圖包括地中海沿岸歐、亞、非三大洲的精華地區,且羅馬帝國的公民都高度受到『希羅文化』的薰陶,因此,一旦有人得救,便會很迅速的將福音擴散到其他地區和種族。
〔文意注解〕「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該撒利亞』是羅馬帝國派任巴勒斯坦巡撫的駐節處,居民多為希臘人。
「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義大利營』系由生長在義大利的羅馬公民所組成的志愿軍;『營』乃羅馬的軍事編製,每一營約有步兵六百人,由千夫長統帶(徒廿一31),每一百人設一『百夫長』指揮。根據史料,當時羅馬軍隊的百夫長,必須具備如下的資格︰『不可有血氣之勇,不可鹵莽,要有良好的領導能力,有穩定而又謹慎的心理,不輕易采取攻勢,不隨便發令開火,當面臨挫敗和艱難之時,能夠堅定不移地站在他們的崗位上。』
【徒十2】「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 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文意注解〕「他是個虔誠人,」『虔誠』是指在生活上有美好的宗教信仰表現。
「他和全家都敬畏神,」『敬畏神』是指對神持有尊敬和懼怕的態度;這詞常用來形容一個外邦人,相信猶太人的神是獨一的真神,平素勤研聖經,也遵守一些儀文規條,但尚未完全皈依猶太教。哥尼流不只他自己一個人敬畏神,並且他的『全家』人也敬畏神。
注意,『虔誠』和『敬畏』稍有不同︰『敬畏』是消極的怕神;『虔誠』是積極的活出神的形像(提前三16)。
「多多 濟百姓,常常禱告神,」對人樂善好施,對神按時祈禱,這是虔誠人的正常表現。
〔話中之光〕(一)作一個忠于國家的軍公人員,也可以同時作一個忠于神的虔誠人。
(二)一個人是否虔誠敬畏神,可以從他的家人看出端倪,因為真正虔誠敬畏神的人,他的生活行為必然多少會影響家人的。
(三)我們信徒理應關心自己家人在神面前的光景,帶領他們敬畏神――至于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廿四15)。
(四)真正的虔誠,在愛神和愛人兩方面上乃是平衡的。人若真在神面前有虔誠的心,也必在人面前有善行。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吁也不蒙應允(箴廿一13)。
(五)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
【徒十3】「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
〔原文字義〕「申初」第九時。
〔文意注解〕「約在申初,」『申初』就是下午三點鐘,是虔誠的猶太人定時禱告的時辰(徒三1)。
「他在異象中,」『異象』(vision)是指肉眼可以看見的景象(此處哥尼流所見),或指魂游象外時心眼所看見的景象(下一段彼得所見,參10~17節)。
「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明明看見』指肉眼清楚地看見;『神的使者』即指天使。在《使徒行傳》中,很多次提到天使向人顯現(徒五19;六15;七30,35,38,53;八26;十3,7,22;十一13;十二7~10,11,15,23;廿三8,9;廿七23),但沒有一次是人求得的,全都是神主動差遣的。
【徒十4】「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阿,甚么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 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文意注解〕「哥尼流定睛看他,」『定睛』原文含有『專注地觀看』或『目不轉睛地仔細察看』的意思。
「驚怕說,主阿,甚么事呢?」哥尼流這樣的反應,証明他看見異象時,神智十分清醒。
「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達到』是形容焚燒祭物的煙裊裊上升,達于神面前(利四31;啟八4)。哥尼流的虔誠表現,已經在神面前得著悅納,要更進一步引導他,使他成為神的兒女。
【徒十5】「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
〔文意注解〕「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意即神要藉著彼得來教導他,使他認識神的道(參33節;徒十一14)。這証明人雖虔誠敬畏神,又樂于 濟窮人(參2,4節),仍不足以使他得救。
〔話中之光〕(一)天使雖向哥尼流顯現,卻不直接向他傳福音。許多時候,神不親自說話,也不藉著天使傳話,而把傳福音和教導人的責任托付給 的仆人,可見『人』在神的事工上,地位相當重要。
(二)能夠在話語上事奉神,乃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那善于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五17)。
【徒十6】「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
〔文意注解〕「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硝皮匠』指製造皮革的工匠;由于他們的工作對象是動物的尸體,所以他們經常不潔淨(民十九11~13)。猶太律法不容他們在城內與民雜居,所以只得住在城外靠海邊處。
【徒十7】「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后,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
〔文意注解〕「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指伺候哥尼流的兵也是虔誠敬畏神的,這表示哥尼流對自己周遭的人有影響力。
〔話中之光〕一個敬虔的人,在他的生活中必定會影響到與他在一起的人。
【徒十8】「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
〔文意注解〕「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意即『把事情的緣由都清楚告訴他們』。
【徒十9】「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
〔原文字義〕「午正」第六時。
〔背景注解〕敬虔的猶太人每天有三次定時的禱告︰第三時、第六時和第九時,即早上(巳初,上午九點鐘),晌午(午正,中午十二點鐘)和晚祭時(申初,下午三點鐘)。
〔文意注解〕「他們行路將近那城,…約在午正,」從該撒利亞到約帕,約有三、四個小時的馬程,故他們若是清晨騎馬出發的話,約在中午時分可抵達目的地。
「上房頂去禱告,」古時巴勒斯坦地方的房頂是平的,從屋外沿牆築有土梯可以登上去。這個房頂上的平台周圍築有矮牆,砌成一小閣樓的形狀,適于休憩或獨處之用。
〔話中之光〕(一)「上房頂去禱告,」許多神的仆人喜歡在人中間作工,卻不愿與主交往。哦,我們何等需要從人群中退避,從發達的事業中出來,藏在孤寂的環境中,仰望聖靈的引領。
(二)哥尼流在禱告中看見異象(參2~3節),這裡彼得也在禱告中看見異象(參10~16節);禱告乃是為神鋪路,使神得以推展 的行動。若沒有人的禱告來與 配合,神往往寧可不作任何事。
(三)事奉神的人如果不常禱告,他就在神的工作上一無用處,因為神無法向他啟示 的心意。
(四)馬丁路德說︰我有這許多的事情要作,所以我每天必須花三個小時禱告。
【徒十10】「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豫備飯的時候,彼得魂游象外。」
〔原文字義〕「魂游象外」出神,恍惚,激昂,昂奮。
〔文意注解〕「彼得魂游象外,」『魂游象外』指心靈處于一種不尋常的狀況,恍如在作夢,卻又不是睡著。它本身並不就是『異象』,而是心靈被提升到一種境界中,使之能夠看見『異象』。
〔靈意注解〕「覺得餓了,想要吃,」『飢餓』表徵人尋求屬神的事(太五6);神叫飢餓的人得飽美食(路一53)。
〔話中之光〕(一)神要在一個人身上作工之前,往往先叫他有一個『心靈飢渴』的感覺。
(二)彼得所看見的異象,乃是在他禱告中,「魂游象外」時所發生的。因此所謂的異象,並不一定是肉眼所能看見的『真實事物』(參徒十二9),乃是一種屬靈境界中的光景。所以我們追求看見主的異象,切不可限于一種肉眼的看見,以免上了邪靈的當。
【徒十11】「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系著四角,縋在地上;」
〔原文字義〕「物」器皿,容器。
〔靈意注解〕「看見天開了,」表明彼得所看見的異象,乃是從天上來的啟示。
「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大布』象徵福音的網,大到可以網羅普天之下所有的人。
「系著四角,縋在地上,」象徵福音的網擴展到居人之地的四方。
【徒十12】「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虫,並天上的飛鳥。」
〔靈意注解〕走獸、昆虫和飛鳥,象徵各族、各方、各民、各國的人(參28節)。
【徒十13】「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靈意注解〕「起來,宰了吃,」『宰』象徵得著他們;『吃』象徵接納他們,與他們有交通來往。
〔話中之光〕(一)神的心意是要藉著福音來得一切的人(羅一16),因為主耶穌乃是『為人人嘗了死味』(來二9),並不單是為某一族類的人。
(二)在教會中,不能排斥那些與你看法、意見不同的人;特別是那些信心軟弱的人,仍然要接納他們(羅十四1)。
【徒十14】「彼得卻說︰『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
〔背景注解〕摩西律法中的條例規定,走獸、昆虫和飛鳥分成潔淨的和不潔淨的;猶太人不可吃不潔淨的活物(利十一46~47)。此項飲食條例的設立,用意在使猶太人和外邦人有所分別,歸神為聖。
〔文意注解〕「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俗物』和『聖物』相對;『不潔淨的物』和『潔淨的物』相對。摩西律法禁止猶太人吃俗物和不潔淨的物。
「我從來沒有吃過,」表示彼得一向嚴守律法的規條。
〔靈意注解〕「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象徵原來遠離神、有罪的外邦人。
〔話中之光〕(一)人的主觀、成見和傳統作法等,是何等的頑固;特別是與信仰有關的傳統觀念,更是牢不可破,不僅聽不進別人的話,連神自己開口說話了,還是不聽。
(二)人們也常常以「我從來沒有」為藉口,來拒絕主嶄新的帶領;傳統和習慣的作法,常會攔阻我們順服主的旨意。但愿主也用屬天的異象,來粉碎我們深處的傳統觀念,帶領我們活在聖靈那無限量的更新裡。
【徒十15】「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靈意注解〕「神所潔淨的,」象徵神藉著耶穌基督救贖的血(啟一5)並聖靈的更新(多三5;徒十五9)所潔淨的外邦人。
「你不可當作俗物,」原來在禮儀上不潔淨的外邦人,神已經將他們潔淨了,所以猶太人不應當再歧視他們(參28節)。
〔話中之光〕(一)人常常受屬地習俗的束縛,以致因噎廢食,拒絕屬天的啟示。
(二)『聖』和『俗』的分別,只在于已否被神潔淨過;無論是人、事、物,都適用這個原則。
【徒十16】「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文意注解〕「這樣一連三次,」神一連三次把異象顯給彼得看,就是要向他啟示神在新約時代的旨意,要他改變新的觀念。
〔靈意注解〕那塊大布裡面的走獸、昆虫、飛鳥,象徵包括不潔淨的外邦人和潔淨的猶太人,都放在一起,表示神已經把在禮儀上原來不潔淨的外邦人潔淨了,得以有份于新約的恩典,所以彼得應當和他們來往,把福音也傳給他們,最終接納那些悔改相信的人。
〔話中之光〕(一)人很容易將神從前所使用過的方法,來限製神在今天所要作的工作。所以神每逢要作一見大事,常是先在人的思想觀念上預作準備的工作。
(二)我們的思想一旦受到宗教傳統的影響,就很難改變,甚至神「一連三次」的顯出異象給彼得看,他還是堅持己見。
【徒十17】「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甚么意思,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
〔文意注解〕「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表示彼得此刻甚覺困惑,內心正在起伏不定的狀態中。
「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甚么意思,」這話表示彼得在魂游象外時所看見的景象乃是一個『異象』。
【徒十18】「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
【徒十19】「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
〔文意注解〕「聖靈向他說,」請參閱徒八29注解。
【徒十20】「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
〔文意注解〕「不要疑惑,」『疑惑』原文是心思不確定的一種情形,又可譯為『分辨』(林前十一29,31)、『偏心』(雅二4);故這裡另有一個含意,不要彼得『在人中間有所分別』。
「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他們原是哥尼流所差的(參7~8節),但神說是 所差的;這表示人順從異象中的吩咐,就是順從神的旨意,因此神就以人的行動為 的行動。
【徒十21】「于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甚么緣故?』」
〔文意注解〕「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按原文,在本句前面有『看哪』一詞。
【徒十22】「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贊,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聽你的話。』」
〔原文字義〕「稱贊」作見証。
【徒十23】「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
〔文意注解〕「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和彼得同去的猶太弟兄共有六個人(徒十一12)。
〔話中之光〕(一)異象已經『一連三次』(16節)的顯現了,彼得還是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甚么意思』(17節)。甚至環境也顯明了,聖靈也催促了,他還要「住了一宿」才起身。可見傳統害人之深,真是不易脫離。
(二)彼得在此事件中並沒有單獨行動,而和幾位猶太弟兄同去,他們后來成了這事的見証人(徒十一12,18),使猶太信徒無話可駁;主的工人最好不要單獨,而要在基督身體的原則裡行動。
【徒十24】「又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
〔話中之光〕(一)哥尼流不但自己敬畏神,也關心別人的靈魂,所以把他的「親屬密友」邀請到家中來聽彼得講道,這是家庭聚會的好榜樣。
(二)我們信徒也當常打開自己的家,邀請親戚、朋友來聽福音。
【徒十25】「彼得一進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
〔文意注解〕「俯伏在他腳前拜他,」哥尼流是一個羅馬的軍官(1節)。一個平素耀武揚威的軍人,竟肯向一個外族的平民下拜,若非因他敬畏神,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徒十26】「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
〔文意注解〕「你起來,我也是人,」這話說出︰(1)人只可拜神,不可拜任何人(啟廿二8~9);(2)一個人無論如何屬靈,仍舊是與我們一樣性情的人(雅五17),絕不可能變成神;(3)我們尊敬神的仆人,不可過于聖經所記(林前四6),以免惹動神的忌恨(出卅四14)。
〔話中之光〕(一)無論何人,我們只當尊敬,但絕不可敬拜――不論他是多么的偉大、尊貴,他仍舊「也是人」。
(二)撒但因為居心自比神(結廿八2),想要高抬自己與神同等(賽十四14),因此從天使長墮落成為魔鬼。凡是倡導『人成為神』論的,乃是效法那沉淪之子『自稱是神』(帖后二3~4)的作法,結局非常危險﹗
(三)不但大權在握的獨裁政治家喜歡把自己神化,有些宗教領袖也常勝不過這個試探,喜歡別人將他們當成神一般地敬拜、事奉。
(四)任何人若自以為是神,雖然把福音傳給別人,但他自己反而跌倒了。
【徒十27】「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
【徒十28】「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
〔文意注解〕「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彼得這話証明,他在異象中所見大布裡面的走獸、昆虫和飛鳥(參12~15節),乃是象徵人。
〔話中之光〕(一)聖靈作事乃如『風隨著意思吹』(約三8),根本是無例可援的,也常是破例而行的,所以我們不可藉口「本是不合例的」,來推拖許多事,以免誤了聖靈的工作。
(二)信徒千萬不要把世人歸類為甚么人能夠得救、甚么人不能夠得救;事實証明,許多壞得不能再壞的大罪人,反而蒙了救恩。
【徒十29】「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現在請問,你們叫我來有甚么意思呢?』」
【徒十30】「哥尼流說︰『前四天這個時候,我在家中守著申初的禱告,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
〔文意注解〕「前四天這個時候,」猶太人計算天數並非以滿廿四小時為一天;其算法如下︰(1)天使向哥尼流顯現算一天;(2)傳信的人到達約帕及彼得見異象的那日算一天;(3)這些人從約帕出發算一天;(4)他們抵達哥尼流家的那日算一天。
「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這是描述天使以人的形像向人顯現時的常用語(太廿八2~3;路廿四4)。
【徒十31】「說︰"哥尼流,你的禱告,已蒙垂聽,你的 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徒十32】「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
【徒十33】「所以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你來了很好。現今我們都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
〔文意注解〕哥尼流所說本節的話,表明人聽道時所該有的存心與態度︰(1)要存著聆聽『主的話』的心來參加聚會;(2)專心注意傾聽,務求能夠聽取主『一切』的話;(3)要如同『在神面前』來聽主一切的話;(4)『現今』就要在神面前聽主一切的話,不要等到將來方便的時候才聽(參徒廿四25);(5)衷心感到現今就能在神面前聽主一切的話是『很好』的一件事。
〔話中之光〕(一)我們當「在神面前」慎思明辨,聽神透過人所說的話;切不可『在人面前』為著諂媚人、討好人,而把他所說的都當作『神的話』。
(二)「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主不僅吩咐人講,主也吩咐人聽;信道是從聽道來的(羅十14)。
【徒十34】「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文意注解〕「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看出』原文意指『抓住』或『握緊』;『不偏待人』原文是『不以外貌取人』(申十17),意即不徇情面。彼得這話表示,他已經藉著所看見的異象,掌握住了神對待人的原則。
〔話中之光〕(一)信徒應當小心觀察環境事物,藉以「看出」神的心意和作為。
(二)我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我們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一17)。
(三)我們所信的神既是不按外貌待人的神,我們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雅二1)。
【徒十35】「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文意注解〕「那敬畏主行義的人,」指對神敬畏、對人公正。
「都為主所悅納,」這話並不是說行善是人得救的條件,因為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而不是憑著行為(弗二8~9)。彼得在這篇信息裡面,也清楚表明,必須是相信耶穌基督之名的人,才能得蒙赦罪(參43節)。然而,一個對神有正確態度的人,必會樂意讓神在他的生命中作主,而神也必樂意向他施恩,將神的心意啟示給他,使他得以在基督的救贖裡被神所悅納。
〔問題改正〕有人根據這一節聖經,就以為世界上的宗教既然都是在敬拜神、勸人為善,因此所有的宗教都是為神所悅納的。這個看法完全錯誤,因為︰(1)若是只要『敬畏主行義的人』就足夠的話,那么神就不須在異象中指引哥尼流打發人去邀請彼得了;(2)只有猶太教和基督教所拜的是真神,其他的宗教都是在拜人造的神或是人所想像的神,那些都是假神;(3)只有基督教因有耶穌基督作人通往神的道路(約十四6),所以能真正的來到神面前(來十19~22),但猶太教因棄絕耶穌基督,故暫時被神棄絕,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屆時以色列全家也將會悔改得救(羅十一25~26)。
〔話中之光〕(一)神喜悅人敬畏 ,不斷地在所行的事上榮耀 。
(二)凡是主所悅納的人,我們都當毫無間隔的相交、互愛,不可分門別類(林前十一18;多三10~11)。
【徒十36】「神藉著耶穌基督( 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
〔原文字義〕「萬有」一切,所有,萬人。
〔文意注解〕「 是萬有的主,」這句話有兩個意思︰(1) 是萬有的主宰,萬有都在 的手中(羅十一36),人有了 就有了萬有;(2) 是萬人的主,不只是猶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羅十12),不只是信徒的主,也是世人的主(提前四10)。
「傳和平的福音,」『和平的福音』具有多重的功效︰(1)叫萬有與神和好(西一20~22);(2)叫猶太人與外邦人和好,兩下合而為一(弗二11~18);(3)叫人的內心有平安,有安息(腓四7;太十一29)。
「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道』是指神的話(logos);神的聖言是交托給以色列人(羅三2),但因以色列人不信,這道便臨到外邦人(羅十一11)。
〔話中之光〕(一)惟有真正認識耶穌基督是「萬有的主」,才能破除一切人為的藩籬,而衷心承認基督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林前一2),接納一切主所接納的人。
(二)神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林前七15),所以信徒應當彼此相愛,不可相咬相吞(加五13,15,26)。
【徒十37】「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后,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
〔原文字義〕「話」應時的話,即時的話(logos)。
【徒十38】「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 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製的人;因為神與 同在。」
〔文意注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膏』意即涂抹;神在這裡所涂抹的是聖靈和能力。聖靈和能力是二而一的,聖靈顯在人身上,就是能力。主耶穌原是從聖靈生的(太一18;路一35), 的裡面早已滿有聖靈,但是為著工作與使命,仍須接受聖靈的涂抹――聖靈降臨在 身上(太三16;可一10;路三22;約一33),這就是神用膏膏 (路四18),使 得著能力,在地上作神的工。
「 周流四方行善事,」『周流四方』意即去到各處。
「醫好凡被魔鬼壓製的人,」魔鬼的詭計多端,它若在人的靈性上不能壓製人使之反叛神,它就由人的身體入手,壓製人而使之生病,使人不能享受複活生命的幸福;使人因身體上的不平安,而失去靈中的堅固儆醒,以償其愿。常見主的工人,在世偶一不慎,即生疾病;因魔鬼愿意基督徒生病,好停止其為主作工。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整個傳福音事工的主要力量乃在于聖靈。我們傳揚福音,若沒有聖靈作工,就得不到甚么成效。
(二)聖靈在我們身上,如同膏油的涂抹,安詳舒適,除此並無特別的感覺,但當別人與我們接觸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一種能力從我們身上發出來,所以誰滿有聖靈,誰就滿有能力。
(三)膏油的涂抹是從奉獻(或者說分別為聖)來的。甚么時候我們的奉獻出問題,就甚么時候我們的能力也出問題,自然我們的工作也就出問題。
(四)罪與病,像我們靈魂和身體一樣緊緊相連的。赦罪與治病彼此相依相輔的。
【徒十39】「 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証。他們竟把 掛在木頭上殺了。」
〔話中之光〕(一)彼得不以為自己是一個大使徒,而只看自己是一個見証人;我們也當學習他的榜樣,存心謙卑,只作一個主的見証人,而不想為自己作大事、得高位。
(二)我們作主的見証人,必須定下主意,在世人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 釘十字架(林前二2)。
【徒十40】「第三日神叫 複活,顯現出來,」
〔原文直譯〕「神叫這人在第三日起來,使 成為被人看得見。」
〔話中之光〕(一)我們所信和所傳的耶穌,不是死的耶穌,乃是活的耶穌。
(二)基督若沒有複活,我們的信便是枉然;我們仍在罪裡(林前十五17)。
【徒十41】「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豫先所揀選為 作見証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 從死裡複活以后,和 同吃同喝的人。」
〔話中之光〕主的顯現不是沒有原則的, 乃是「顯現給神豫先所揀選為 作見証的人看」――意即 的顯現,乃是為著裝備並充實 的見証人的。許多信徒無心為主作見証,難怪從未見過主的顯現。
【徒十42】「 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証明 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文意注解〕「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神已經將審判的事交給基督(約五22), 將來要審判活人死人(提后四1)。當基督再來時, 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審判活人(太廿五31~46);當千年國度之后, 還要坐在白色的大寶座上,審判死人(啟廿11~15)。
〔話中之光〕(一)不要以為我們信了主就不再受審判了,因為審判要從神的家開始(彼前四17);所以我們信了主之后,仍須好好活在神面前。
(二)審判活人死人的權柄是屬于主的,所以我們不要隨便審判別人(羅十四4;林前四3~5)。
(三)死而複活的耶穌基督,是神對全人類審判的惟一標準。
【徒十43】「眾先知也為 作見証,說︰"凡信 的人,必因 的名,得蒙赦罪。〞」」
〔原文字義〕「罪」罪行(原文複數)。
〔文意注解〕「凡信 的人,必因 的名,得蒙赦罪,」這話並不是直接引自任何舊約章節,而是『眾先知』在舊約裡面預言的總結――除了信靠耶穌基督的名以外,別無拯救(徒三12)。
『凡』字在這裡具有特別深長的意義――不但猶太人能因信主而得救,就是外邦人也能因信主而得救。
〔話中之光〕得救完全是因著主的名,沒有任何附加的條件,更不用憑藉遵守律法。
【徒十44】「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文意注解〕「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注意這『還』字,意思就是彼得不是要停止在那裡,他還要說下去。彼得的眼睛是看見了『神也潔淨外邦人』的異象(15,28節),他的口也說了『神不偏待人』的話(35節),但是在他的思想和實行上還有問題,那就是猶太人和外邦人隔斷的牆還沒有打通。當彼得還要繼續說下去的時候,聖靈就進來,把他的話打斷了。
「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聖靈內住到人的裡面,是別人所看不見的,但是這裡提到聖靈降臨人的身上,顯然是別人所能看得見的(參45節),所以必定是指聖靈在人外面的澆灌。聖靈的內住,是指作生命素質的一面;聖靈的澆灌,是指作工作能力的一面。聖靈的內住,是在人相信時發生的;聖靈的澆灌,通常是在人相信以后發生的,但是這裡卻是在他們相信的時候,與聖靈的內住同時發生的。
《使徒行傳》提到聖靈在人外面的澆灌或降臨,通常需要由別人來按手(徒八17;九17;十九6),僅有此處和五旬節是未經任何人按手就發生的。在五旬節時,因為還沒有人可以代表基督的身體按手接納別人,所以直接從上面澆灌,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裡有代表基督身體的彼得可以替人按手,聖靈卻仍直接降在聽道的人身上,這是為著猶太人信徒的緣故。不用說彼得此時仍舊躊躇不敢為這些外邦人按手(注︰按手表示聯合、認同、接納),即使彼得有此膽量替外邦人按手,恐怕猶太人信徒定罪彼得,說他破壞神的律法時(徒十一2~3),就難以解釋了。
〔話中之光〕(一)聖靈所起的頭,聖靈自己會來加以印証。
(二)基督教的范圍,包括全世界所有重生得救的人。在教會裡面,絕對不能有分門別類的思想。
(三)哥尼流家裡所有的人,都得著了聖靈。在聖經裡,這也是一個大事實。就是說,神拯救人,不只是以個人為單位,乃是以一個家為單位。
【徒十45】「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文意注解〕「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聖靈的恩賜』在此是指『領受所賜的聖靈』(徒二38原文即『聖靈的恩賜』),並不是指聖靈所分給人的各樣恩賜(羅十二6;林前十二4;彼前十五3)。
【徒十46】「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贊神為大。」
〔原文字義〕「方言」別國的話,鄉談。
〔文意注解〕「因聽見他們說方言,」『說方言』是指按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4),並不是指說沒有意義的舌音。
聖靈顯在人身上,有時會使人說起方言來,但不一定每一個被聖靈澆灌的人都說方言,例如在撒瑪利亞信徒的事例中,就沒有提到他們說方言(徒八15~17)。聖靈有時會使人說預言(徒十九6),有時則會使人得著各種不同的恩賜(林前十二7~11)。{\Section:TopicID=321}
「稱贊神為大,」原文是『將神顯大』、『尊神為大』(路一46)。
〔話中之光〕(一)神是「大」的神,常作「大」的事,所以值得我們大大的贊美。
(二)「大」的神所用的器皿乃是「大」的,能容納各種的人;真求神也擴大我們的度量,使我們也能為神所用。
【徒十47】「于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
〔文意注解〕神用彼得來開啟外邦人的門(參太十六19),乃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所以神先用異象來引導(11~16節),后用聖靈的恩賜來印証(44~45節)。至此,彼得不能不服下來,而同意給這些外邦人施浸。
【徒十48】「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文意注解〕「就吩咐,」有解經家認為這話表示彼得並沒有親自為這些外邦人施浸,而將此工作交給從約帕同來的弟兄(23節)執行。
「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原文是『給他們在主的名裡受浸』,意指『將他們浸入耶穌基督的名裡』。名字乃代表一個人,故指藉著受浸,使他們與基督產生生命的聯結。
「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當然是為了從彼得得著更多有關耶穌基督的教導。
〔話中之光〕(一)受浸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人若是真心悔改相信主,就應該受浸(可十六16);並且越早受浸越好。
(二)受浸不是教會生活的終點,乃是教會生活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