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第五章以前的故事,是說到借著聖靈經歷基督豐盛的生命;第六章以后所有的故事,是說到聖靈另外一方面的工作,就是在以利沙身上彰顯主屬靈的權柄。先說到生命,后說到權柄。有了屬靈的生命,才能有屬靈的權柄;有多少屬靈的生命,就能有多少屬靈的權柄,權柄和生命是永遠分不開的。
在以利沙的故事中常用的三個字就是「關上門」。這是指住在主裡面,親近主自己。我們若是和主之間有一點間隔,主的權柄就不能在我們身上表現出來。與主親近的人乃是神國中的戰車馬兵。以利沙在他的房間裡,知道亞蘭王一切爭戰的計劃;他在房間裡的禱告,支配了神的國,識破了仇敵的詭計,擊潰了黑暗的權勢。神仆人的能力乃在于他的禱告生活。
當亞蘭的大軍把小小的多坍城包圍起來時,以利沙的仆人清早起來一看就說︰「哀哉,我主阿,我們怎樣才好呢?」以利沙說︰「不要害怕﹗」以利沙很安靜,不驚慌。這是說出因著看見基督而有的安息是扭轉整個局面的力量。
以利沙求主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諸天所有的力量圍繞著主的見証人。以利沙真是一個通行諸天權柄的器皿。在教會中間沒有個人的事,在你身上每一件個人的事都和神的國度發生關系。我們必須站在基督得勝的盤石上,才能通行諸天的權柄,打敗撒但的攻擊。── 史伯誠《雙倍的聖靈》
在爭戰中有兩件事是撒但所常用的手段︰第一,就是撒但要截斷神兒女糧食的供應;第二,就是撒但要毀滅神兒女向著主活潑的信心。
神兒女屬天的能力來自屬靈的糧食;神兒女屬靈生命的成長和表現都必須靠著屬靈的糧食;撒但若是能把神兒女屬靈的糧食截斷了,就能使他們癱瘓,任憑仇敵宰割。一個驢頭賣八十舍客勒銀子,兩升鴿子糞賣五舍客勒銀子;這表示飢不擇食,甚么都拿來吃,但連這樣不能吃的也不容易得到。那天在撒瑪利亞城裡因著缺乏吃的東西就互相交換吃自己的兒子。只要缺乏了屬靈生命的供應,我們裡面的血氣、肉體和種種敗壞的東西都會顯露出來。
屬靈的荒涼常常是從首領身上開始的,這一次表現得最沒有信心的就是以色列王。當一個婦人對王說︰「我主我王阿,求你幫助。」這位君王竟回答說︰「耶和華不幫助你,我從何處幫助你。」這話說出自己若得不著屬靈的供應,就不能供應別人;另一面也說出他不信的惡心,他自己不能,他也不相信神能。
王打發使者去對付先知時,以利沙說︰「你們看著使者來到,就關上門,用門將他推出去。」這說出他是一個活在主裡面與主聯結的人,靠主抵擋一切的凶惡。── 史伯誠《雙倍的聖靈》
正如四章的情形一樣,在主要故事開始之,前我們得到有關以利沙行奇能的簡略提示(六1-7)。以利亞與以利沙故事中提及先知時總以 體相稱。他們吃同一鍋裡的食物(四38-41),而從這一章的記載,我們知道他們也住在一起。他們並不或不是全都過 獨居生活(四1提及其中之一的寡婦)。他們的確聚居在約但河下游地帶,而在許多歷史性期間──即從我們受惠于庫穆蘭(Qumran)社會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開始,我們知道在約但河下游地帶已有修道院團體興盛。
以利沙本人雖然就像以利亞一樣,在我們的經文中,偶然也被冠以『先知』之名銜,卻不是他們的一分子。他們承認他的權威也重視他的支持,但是他始終被稱為『神人』。這裡的經文說,先知門徒向他詢問有關新住所的事,且要求他一同去找尋。一直以來,他的神權是用于摒除比較小的不幸事件上(如這故事是源于早期以色列的歷史資料,那么當時的鐵是一種罕見而且特別有用的金屬)。
一個神人有了那么多方面的能力,難怪他能豫測到的就不僅是亞蘭王的行軍計畫,連在私人房間裡最機密的談話他也知道了(12節)。他是以色列軍事情報最有價值的一份資產,值得遣兵去探尋他。按故事的記載,亞蘭人像是已經管轄了以色列北面的大部分,因為多坍位于耶斯列山谷的南面,在以法蓮山地的北面山腳。
正如以利沙的仆人即將發現的,這位主人的軍事潛力並不限于情報范圍。以利沙祈求上帝藉異象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就像他當日看見以利亞離去的情況一樣(二12)。他又祈求上帝使敵人的眼目昏迷,等到領他們進撒瑪利亞之后又開他們的眼目,能看到他們的處境。即使以色列王也求問以利沙應該如何處置,以前先知門徒也這樣做(5節);但以利沙吩咐以色列王不可擊殺這些不是用刀用弓擄來的敵人,倒要為他們擺設飲食。這件事令我們想起列王紀上二十章結尾的先知故事,其中主要的不同是耶和華並無意殺害這位亞蘭王。他的目的是阻止敵軍進犯,令他們不再侵犯以色列(23節)。
按理這章應在這一節之后結束。『此后』(24節)一辭,若不是指一段長時間,便是代表兩個分開來的故事之間一個不太緊湊的連結辭。它不理會廿三節的內容,只談亞蘭的新侵略;現在且以便哈達之一的身分去談這個有關的國王。
類似驢頭和鴿子糞賣價的引用是寫故事者寫作的范圍,不是出自經濟歷史學家手筆──如果只因記錄不是為來保留這種商品的交易。這記錄使我們在兵災與旱災出現時,對正常任務最冷酷的顛倒有所準備,即是母親殺戮自己生養的孩子(26節及以下)。這件事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比起所羅門的判斷(王上16-18)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色列王對沙法兒子以利沙的敬意完全消失。
經文沒有顯示為甚么以利沙要對這件事負責任。他對于以色列王指明災禍來自耶和華的說法(33節)沒有提出異議。因此,這個未經詳細解釋的情況,令我們想起早期的一次大飢荒期間亞哈到處找以利亞的事(王上十八),同樣地,經文也沒有記載王室對以利沙豫言的反應(七1)。以利沙只答應在一日之間撒瑪利亞的物價交易回複正常──或跌到難以置信的低點。王的侍從因不相信這豫言而受到應得的懲罰(七2)。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