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記下第五章

拾珍


【王下五3】「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瑪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麻瘋。」

這個被擄的以色列奴婢所說的話,雖然看來平凡,卻需要很大的信心和勇敢才能說出來。她不怕可能失敗所招致的痛苦后果。結果,不但使大元帥乃縵本人認識了神,整個亞蘭國也都知道了神的作為。今天的基督徒不能夠引人歸主,不是因學問、地位、財富、聲譽不及人的緣故,而是因為不敢為福音稍冒風險。─ 陳終道《十分鐘短講集》


【王下五17~19】乃縵向偶像屈身是他的責任問題。他的主人要拜偶像,他攙扶他的主人,因此也向偶像屈身。實際上他的屈身與偶像沒有發生關系。但我們還是不要作這種近乎罪的事。世界上最難的人乃是住在城牆邊的人。你要安全,最好不要住在邊界上,否則敵人一炮打過來,首先就打到你。你要安全,還是住在離邊界遠的地方。基督徒最怕的就是作邊緣的人,你去作那種近乎罪的事,總是不上算的。比方在德國與法國邊界居住的人,常在兩國之間走來走去,結果總是吃虧。你若作邊緣的人,雖然不一定跌倒,但別人卻為你害怕。 倪柝聲


十字架引到生命的更新(v.1~27)

在路加福音第四章裡,主耶穌特別題到乃縵的故事,親自見証他是一個蒙了大憐憫、大恩典的人;這個故事說出一個天然的人借著基督的十字架進入了屬靈的生命。

乃縵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是一個大能的勇士。並且他的能力也不是天然人的能力,乃是神賜給他的能力,他是一個有屬靈能力的人。一個人在神兒女中間有地位,作首領,為尊為大,又有屬靈的恩賜,但很可能這個人本身仍是很不屬靈。恩賜是寶貴的,但恩賜不是主;能力也是寶貴的,但能力也不是主。

乃縵有一個好處就是他自己知道長了大麻瘋。今天有許多神的兒女長了大麻瘋,自己卻不知道。乃縵雖知道自己身長了大麻瘋,卻仍要面子,不肯謙卑、誠實地找先知來醫治他。今日也有多少神的兒女們稍微為主作了一點事,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好象連主都要謝謝他。

天然人第二種的表現就是容易受激動。先知不出來見他,只打發他的門徒要乃縵到約但河中去沐浴七次,他就動怒了。現在在教會中也有這種神的仆人,他們有屬靈的恩賜,卻擋不起別人說一句使他不喜歡的話,便變了臉色。

天然人第三種表現,就是不滿意十字架的救法。乃縵說我們敘利亞的水難道不必這裡的水好么?他要先知出來見他,站著由耶和華,在患處以搖手,治好這大麻瘋。他的意思是說,我並不是全身都長大麻瘋,我們身上也有好處,只要醫治壞的地方就好了。他有他自己理想的救法。天然的人永遠喜歡他的長處,保留他的長處,總覺得自己還有甚么長處。但神不一切出于天然的東西。以利沙必須等到乃縵從約但河沐浴七次回來之后,才肯出來見他。主的眼精不看天然的人,只看複活的人。

乃縵所得的拯救。第一,他蒙聖靈的光照。今天卻有多少所謂神的仆人,到處奔跑,想要為神作大工;但從來沒有蒙過光照,不曉得他們所作的事不能得主的喜歡。

第二,是微小的道路、簡單的方法。神使用一個從以色列擄來的小女子,藉一個被人藐視的小女子把福音傳給他,這就是十字架頭一步的工作。以利沙不出來見他,就是意折服他的意志。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是一直要把人放在最低微的地位上,要把人的榮耀摔碎。若沒有聖靈的工作,我們永遠不能接受十字架的對付,因為人的意志不肯折服。

以利沙要乃縵到約但河去沐浴七次,他就氣忿忿轉身去了,幸好他的仆人對他說︰「我父阿,先知若吩咐你作一件大事你豈不作么?」難就難在這是一件小事。人的頭腦就是喜歡複雜,就是喜歡作大事,但神卻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拯救人。凡在小事上不能順服神的,都是不能為神作大事的。

沐浴七次。七就是完全的數字。十字架的路是一生的道路,等到時候滿足了,新的生命就開始萌芽了。

這時乃縵來到以利沙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十字架帶來對神新的認識。乃縵在以利沙面前,不再那么威風了。這是十字架所帶來新生命的新態度。他現在乃是按著靈的新樣的新表現,清潔、溫柔、謙卑。乃縵並且要求帶迦南的土回自己的國;這是說到神賜聖靈在我們裡面,給我們作憑據。乃縵又說,從今以后我不再敬拜別的神,只敬拜耶和華;不給別的神獻祭,只獻給耶和華。他成了祭壇的子民,十字架的記號一直在他身上,現在十字架不僅是他的經歷,也成了他的生命。

先知門徒基哈西的事,對于事奉主的是一個嚴肅的警告。他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為要得著人的榮耀、地位、好處和今生的享受,竟離開了十字架的窄路,走了主之外的道路。以利沙說︰「我的心豈沒有和你同去呢?」我們所有的行動都在我們主的眼中。當基哈西從以利沙面前出去的時候,他身上長滿了大麻瘋。── 史伯誠《雙倍的聖靈》


長大淋瘋的乃縵(五1-27)

(一)

這確是在任何背景中閱讀或講述最為人所熟悉的舊約聖經故事之一,當然也是講得最有技巧的一個。主要人物的性格亦以聊聊幾句作扼要而深刻的介紹。而且也像是在希伯來文故事中那樣常見,多是藉 他們自己的談話去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頭一節,說耶和華藉 乃縵使亞蘭人得勝,其中甚至包括了成功的攻打以色列本土在內。亞蘭與非利士一樣,可能是以色列人的舊敵之一,卻仍是在以色列人所崇拜的上帝統治之下,有它的潛在作用。以利亞在何烈山上受托的三重使命中的第一步,是膏立哈薛作亞蘭王(王上十九15)。總之,故事中一早便提及耶和華與『異邦人』的連系,很快便會令我們更清楚看出其策略上的重要性。

乃縵的『大淋瘋』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淋瘋,一直到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從印度帶回此病之前,近東國家可能未曾聽過這疾病。它很像是牛皮癬,沒有那么嚴重,但仍是毀傷皮膚的疾病。這病在以色列境內常導致病者與社會隔絕。乃縵長了淋瘋卻仍然接近國王(4節),可知病況或者末至于惡化。

既然這病導致病者與參加崇拜的人隔絕,它比一般疾病有更重要的宗教意義。乃妤縵的以色列婢女介紹他見以利沙,不僅是她認為以利沙甚么事情都做得到,更是因為他的宗教地位。這一點特別強調了國王的『我豈是上帝』的惶恐說法(7節)。

(二)

在希伯來的文字中,那導致以色列王由讀信到撕裂衣服的文字游戲更使人驚詫,因為原著文字讀來及聽來都同樣相似。以利沙在國家遭遇挫敗時挺身而出。他再一次通過中間人去行動,保留自己的身分(正如四29的記載),因為接受訊息的是大人物,這樣做特別重要。但是,他第一次給乃縵的印象並不討好。那種印象既不是一般為贏得感情的外交手腕,也不是一般為了結交有錢的私家病人應有的態度。

乃縵得不到所期望的個人接見和合適的宗教儀式,便發怒的走了(11節)。即使約但河的上游地區被指定是沐浴的好地方,乃縵卻認為以利沙這樣做是對亞蘭國的侮辱。他的仆人想法較為實際(13節)。他們了解乃縵,也許關心他,認為他終不失為忠心之士,他甚至對待以色列婢女也是關懷備至。在官方高壓的監管之下,他們對作為受惠一方的經驗也比主人多。

(三)

乃縵在約但河沐浴七次而康複之后,改變了他對以利沙(他回到神人那裡也受到神人接待)以及對以利沙的上帝的態度(15節)。以利沙決意不接受禮物,因他只不過是上帝的仆人。乃縵明白他的話意,轉而談及獻祭給以利沙的上帝。他保証除了耶和華之外不獻祭與別神,但是為了他在大馬色的新使命,他提出兩個要求。他要以色列地的一點泥士(17節),還要準許他隨從他主人到臨門廟去履行獻祭之職責(18節)。兩者都得到以利沙含蓄的許可,這許可方式含有絕對性與告別的意思︰『平平安安的回去』(19節)。最低限度,以利沙對這位新崇拜者的熱誠感到滿意。

我們對于乃縵請求兩騾子馱的泥土作為『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15節)的基本信念,很難不作出較具優越感的微笑。我們顯然是故意以此自娛罷了。這件事與約拿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一2-3)卻又在受到同船人盤問時說『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一9)一樣荒謬。約拿的同伴立刻意會到他所泄露的問題,『「你作的是甚么事呢?」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

但是我們提出質詢的並不是乃縵的結論,而是他的基本前題。『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可能是改善了的說法,也可能只是利用較為文雅的說法去維護這荒謬事件。到底是誰被引誘去譏笑誰?當聖經的記載令我們作會意的微笑時,它的目的常是轉向我們挑戰。這故事及約拿故事都是談及異邦的亞蘭及亞述異教徒、以及他們改信耶和華的可能性或條件呢?或他們有意去面對以色列社會裡的防護態度?問這個問題就等于對它加以解答。正如上文所說,這暗示在故事的開始即已清楚提出──耶和華藉乃縵使亞蘭人得勝。

(四)

故事結束提及基哈西出于貪婪的欺詐行為,這帶 令人傷感的幽默強調前文已提及的一些教訓。

他也明白仆人不應該接受主人拒受的東西。令他苦惱的是竟讓乃縵自白受恩(20節)。雖說這只是他對自己的利益作為申辯,我們可以自問是否也遭受類似的指控。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