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記下第廿二章

王權的高 與低潮(廿一1-廿二20)

列王紀介紹猶大后期,即淪陷之前一百年間統治者之盛衰。接續那位『使他的兒子經火』(十六3)的亞哈斯之后的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 一切所行的』希西家(十八3)。事實上,用來衡量希西家的標準,不僅是大 ,他也得以向摩西看齊︰『因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十八6)。這種熱心贊揚的証據可以從第十八章第四節看到,即是他改變崇拜的形式及地點,歷史學家與他一樣的對原有形式與地點深表痛恨。有趣的是這些改變之中包括了打碎以前摩西所造的銅蛇。民數記廿一章四至九節記載摩西怎樣受命製造一條治病的火蛇。只是,歲月遷移,火蛇實際上成為崇拜的對象,因此應與外來的宗教一樣遭受毀滅。無可置疑的,由忠于摩西教訓及原則的王去摧毀『神聖』的遺跡較為容易。(我們可能留意到,歷代志作者雖用歷代志下廿九至卅一章去談希西家的革新,這一點他卻絕口不提。)

(二)

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登基的時候年十二歲,他的統治較亞撒利雅又名烏西雅在位的年期更長,統治期為五十二年(廿一1)。只是他的長壽及統治期間乏善可陳。歷史學家以憤怒的心情列出他在位時的罪行(廿一2-7),使猶大步以色列后塵踏上悲慘的命運(廿一11-15)。

從所列的名目表上我們可以看出瑪拿西的敗壞行為變本加厲。開始時是檢控他效法前人所行的可憎行為,回複迦南時代的所作所為(2節)。這是他最遭受譴責的一點,因為這是故意破壞他父親的成就──他的做法不是漸進式或出于無知(3節上)。他的行為僅次于以色列王亞哈(3節下),前面已提及,說『從來沒有像亞哈的,因他自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上廿一25)。罪行錄繼續指責他在耶和華殿宇中和附近為巴力築壇(4-5節),無視于殿宇中已立耶和華的名字而擅取所有權。他又把他的兒子當做活祭獻上(6節),學亞哈的做法。

而明顯地最壞的,他在殿內立亞舍拉雕像(7節)。姑無論亞舍拉是多么重要,她是否被列為與耶和華同等?設立亞舍拉雕像比這神只在耶路撒冷某一處被信奉更可憎。十誡從一開始就禁止在『我之外』有別的神,這裡含有『強迫接受』之意。無論它的含意是甚么,都顯然是指在聖殿中耶和華之前不許有別的神像存在。這種宗教性的行為相當于家庭中男人在妻子之外另立妾。

雖然這事的細節歷代志下卅三章一至十節也有記載,但是歷代志作者繼續報導瑪拿西要面對亞述的壓力,及他認罪歸向耶和華,而且作出宗教性的改革。這一件事令許多學者認為作者把籠罩在列王紀中難以減退的灰暗調子刻意地夸張了。有關瑪拿西的記載,令他成為在希西家之后與約西亞之前這些好王的襯托。他的兒子接續他作王的任期甚短(廿一19),變本加厲的離棄上帝。

(三)

約西亞王的表現比希西家更勝一籌,成為列王紀的英雄人物。他不僅是『行他祖大 一切所行的』,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不偏左右』。這句稱贊辭,按申命記十七章十四至二十節的記載,是表示他在以色列與猶大諸王中是唯一遵守摩西律法書,可享年長日久之國位。

這不是意料之外的事。申命記的權威與它對約西亞所作的評價是無法分開的。一般都認為大祭司在聖殿中工作時所發現的文卷是申命記,或至少是現有申命記的核心部分──如十二至廿六章,或甚至五至三十章。即說是從歷史觀點去讀,申命記與列王紀二書無疑都在培養這種印象。希西家或可能是歷代志作者天空中的明星;但是列王紀裡的約西亞卻是申命記的理想君王。

就國家形勢來說,他在位所面對的緊張狀態與痛苦,在戶勒大被詢及有關遭受威脅時所作的反應可以清楚看到。這位女先知肯定了猶大國的死刑,但宣布那心存正直的王必不至親眼看見災禍(廿二15-20)。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