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瑪利亞被攻陷之前幾年,猶大希西家繼承王位,且眼見耶路撒冷發生的事件雖不大相同,實際情況幾乎一樣。有關他的簡介在列王紀下十八章一至十二節及二十章二十至廿一節有所交代,下一段經文,我們將談及他的改革(十八4)。第十八章十三節至二十章十九節插入的長故事,談及耶路撒冷脫離亞述人的掌握,而在整個事件中,先知以賽亞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件事也記載在以賽亞書卅六至卅九章。兩處記載大體上是一致的,但在列王紀下譯本中有重要的一段(十八14-16)以賽亞書沒有提及;而希西家在病愈后作的感恩詩(賽卅八9-20)列王紀下也沒有提及。列王紀下(二十1-11)談及希西家的疾病及以賽亞奉諭慰藉的事大體上要比以賽亞書(卅八18,21-22)的記載稍為詳盡,至于資料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值得留意。
蘇儀教授(Prof Sawyer)在每日研經叢書以賽亞書注釋中已有極精辟及詳盡的詮釋,其中也包括了上面所提及的不同點,在同一論調上再談就成為多余了,尤其因為筆者完全同意他的結論,認為這敘述所 重的是在宗教上的重要性而不在故事的發生。老實說,將以賽亞書的出版安排在列王紀前面也許會更有幫助,因為以賽亞書中有好些段落(最顯著的是廿八至卅三章)特別談及希西家統治期間亞述人攻打耶路撒冷及聖城奇跡般獲救的事件,研究這事件對于了解列王紀下十八至二十章的背景極為重要(參閱蘇儀教授的以賽亞書注釋對卅一章一至九節的詮釋──禍哉,那些下埃及求助的﹗{\LinkToBook:BookID=146,TopicID=164,Name=禍哉,那些下埃及求助的﹗(卅一1-9)})。一般人認為,此故事是在編纂先知書的冗長歷史過程中的某一階段,從列王紀抽出編進以賽亞書,但是,即使此說屬實,它也應該是經由以賽亞派思想范圍進入列王紀的。總之,它的內容及趣味在本質上較為屬于以賽亞書。由于每日研經叢書的時間表難以捉摸,它在最合適的經卷中獲得最詳盡的處理。
希西家統治期的每一個故事,與列王紀下十八至二十章(以賽亞書卅六至卅九章)的強調點十分不同,是記載在歷代志下廿九至卅二章。蘇儀教授對此點也加以討論,讀者或會喜歡參考歷代志注釋的作者對此的意見。為了本卷讀者的方便,本卷的附錄也將蘇儀教授有關以賽亞書卅六至卅九的詮釋列出。而這裡錄下附錄所未曾列入而資料較以賽亞書經文更詳盡的列王紀部分資料,已經是足夠了。
希西家王朝的開始(列王紀下十八1-12)
希西家向亞述王西拿基立進貢(列王紀下十八14-16)
希西家得病與痊愈(列王紀下二十章一至十一節,與以賽亞書卅八章一至八節及廿一至廿二節比較)
希西家王朝的結束(列王紀下二十章二十至二十一節)
附錄︰蘇儀教授的以賽亞書卅六至卅九章
(即王下十八13至二十19)注釋
以下注釋經蘇儀教授(Prof. Sawyer)同意摘用自本叢書之以賽亞注釋。閱讀此注釋時應參閱王下十八至二十章。
卅六至卅九章大部分由散文體所組成,敘述西拿基立入侵猶大、希西家的疾病和來自巴比倫使者的故事。這段記載幾乎逐字逐句地在列王紀下十八章十三節至二十章十九節再次出現,但在以賽亞譯本中有兩處重要的差異,說明我們的作者比列王紀的作者更不關心實際所發生的事情。第一,在卅六章一節之后遺漏了三節富有啟發的經文。列王紀下(十八14-16)談及希西家王怎樣向亞述人投降︰
14?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擔。』于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
15?希西家就把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銀子都給了他。
16?那時,猶大王希西家將耶和華殿門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來,給了亞述王。
以賽亞書談的只是勝利的故事。第二點差異是第三十八章的華麗感恩詩篇並未在列王紀裡出現。
這篇記載的重要特點是它包括了三篇祈禱文,其中有上面所說的長詩(卅七16-20,卅八3,卅八10-26),以及四個預言(卅七6-7卅七21-25;卅八5-8;卅九6-7),令我們無可避免地要視這部分是神學論述而不是歷史記事。事實上還有另一個敘述(代下廿九至卅二章),其中希西家的故事,闡釋頗為不同。不僅是他的屈辱投降像以賽亞書的記載一樣完全不提,還有他的失敗心情(賽卅七3-4)也都不提,只是隨筆一提以賽亞的關鍵角色(代下卅二20)。以賽亞書卅八至卅九章令人興奮的故事則簡略的順便一提(代下卅二24-31),而列王紀下十八章四節簡短提及的希西家所作影響深遠的宗教改革,歷代志則以冗長的三章加以敘述(代下廿九至卅一章)。歷代志作者甚至沒有道明他登基第一年的日期(代下廿九3)。我們所關注的是當我們研究事件的三個不同說法時,必須留意作者的用意而不只是真正發生的事,拿它作為永恆的神學而不是古代的歷史看待。關于這一點在先知以賽亞書確是如此,『希西家王十四年』(卅六1)必須能與一章一節,六章一節及十四章廿八節所給的日期按次序聯系起來。
卅六至卅九這四章的日期是在同一年。在希西家病危的『那時候』,獲得增加壽命十五年,令他的統治期長達廿九年(王下十八2)。也是在『那時候』,提示巴比倫派使者來耶路撒冷,這令我們想起以賽亞所說關于巴比倫人的預言(卅九1,5-7節及四十至四十八章)。根據亞述的官方記錄(當時寫在泥版上保留下來),西拿基立入侵的真正日期是公元前七○一年,正是希西家在位的第二十四年,而不是第十四年(1節)。或者是舊約聖經保留亞述人在公元前七一三至七一一年間的另一次入侵(即是第十四年),正如第二十章所說的。在歷史層面上看,顯然有多少混淆不清,但這不是本注釋書必須解決的事,我們倒應該在它的宗教信息上集中思想。
根據列王紀下十八章七節,希西家對亞述揭竿作英雄式的背叛與進擊並非事出無因。我們對西拿基立的統治並不感到陌生,這可從當代的亞述記錄,例如尼尼微壁上浮雕的可怕拉吉囚犯雕像(現存于英國博物館),以及聖經和次經上的傳說而知。
亞述人下來像狼進羊欄;
他的軍隊閃爍 金色與紫色光輝。(拜倫著『西拿基立的滅亡』)
以賽亞書五章廿六至三十及十章廿七至卅二節對于他進軍攻打耶路撒冷居民的后果,已有清楚的描述。
廢去任何有關的和平條約(見王下十八14-16),令亞述人『拉伯沙基』率領大軍突然出現城外的行動更顯得有效。『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的真正參考(王下十八17),令人想起較早的危機,當時『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動,好象林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賽七2-3)。
王下十八18所提及的三個希伯來官職名稱與亞述人『拉伯沙基』相稱。他們的名字次序依照職位的重要性安排(見賽廿二15-25)第三位『史官』若譯為『傳令官』,則更為可取。場面的安排是讓上帝的子民與上帝的敵人正面交鋒。
亞述與耶路撒冷之間的舌戰是技巧地由引喻和情感的神學語言所組成。負責作大部分發言的拉伯沙基引用不同的以賽亞式聲明和要求。以利亞敬、舍伯那和約亞所能做的是要求他用猶大人所不懂的言語發言(11節),且靜靜地撕裂衣服(21-22節)。
拉伯沙基在他的第一篇講辭中介紹亞述王的談話,拿這談話當做是出自上帝︰『亞述大王如此說……』(4節)。談話中的『倚靠』(5節)和『仗賴』(4節)是引用早期的以賽亞傳統(例如三十15,卅一1,卅二9-11及17),亞述人加以模仿嘲弄。對埃及的依附由以賽亞親自加以斥責(三十1,卅一1),令亞述人的談話更顯得強勁有力。『壓傷的葦杖』暗喻(6節),由他用來指埃及特別合適,以西結在他對埃及不利的預言中也用這暗喻(結廿九6)。
希西家廢去『丘壇與祭壇』的傳統說法(7節)沒有記載在以賽亞書當中其他地方,但在列王紀下十八章四節,歷代志下廿九章三節以下及卅一章廿一節的記載卻為人所熟知。對讀者來說,亞述人的論辯因此被諷剌性地中和了,因為他們明白希西家施行改革是因為他倚靠上帝(王下十八5)。以賽亞書卅六章八節說亞述人譏笑猶大的騎兵不足,而第九節又說倚靠埃及徒勞無功。既然我們知道,根據以賽亞的教訓(例如卅一1-3),救恩不是靠兵力也不是倚靠埃及人的戰馬與戰車而是倚靠上帝,這又是明顯的雙重諷刺。
最后,三十六章第十節對十章五至六節及七章十七至二十節作強烈地暗示,這兩處的記載說亞述是聽命于上帝。于是拉伯沙基的最后論點是他甚至有猶大的上帝在他旁邊;但是讀者知道不是這么一回事。
下一個具戲劇性的諷刺事件也極為高明(卅六11-12)。亞蘭語是國際性的外交用語,也會是在這樣的場合中常用的交談媒介。但它也可能對旁觀者造成隱瞞部分事實的后果。當亞述人堅持用猶大語,人人聽得懂的希伯來話,而且是『大聲喊 說』(13節),讓每個人聽到的時候,我們會樂于想象他以后在耶路撒冷居民之前遭受侮辱的情況。這種情景消除了第十二節他對城被圍困后所作的可怕暗示。
拉伯沙基的第二篇講辭(13節及以后)令人回想三十年前的類似場面,當時以賽亞的任務是勸服另一位王在面臨危急存亡之際必須信靠上帝(七章)。但這一次的威脅不是猶大北面邊界的兩個小國──以法蓮和亞蘭──而是一位大王,即亞述王本身,『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八7)。拉伯沙基再次傳述亞述王的話就像這話是出自上帝。他的論點簡單而且有說服力,合乎人性。希西家太 弱,無法與強有力的亞述對抗(14節)。耶和華只不過是地方神明之一,對亞述人絕不造成威脅(15,18節)。亞蘭的哈馬和亞珥拔,還有撒瑪利亞(他們的上帝曾是耶和華),都在數年間被他們攻取(19-20節)。西法瓦音還有在相應的經文(卅七13及王下十八34)提及別的名字,都不為人所認識,但列王紀下十七章提及一些有關他們敬拜之神的事(331節)──
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燒兒女,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米勒。
在以賽亞書卅六章十五節,作為外國人拉伯沙基所用的『拯救』一辭,在四十四章十七節所提的偶像和假神也用,這與希西家及以賽亞提及耶和華為他的百姓所做的事所用的權威性『拯救』一辭(卅七20,35)成為對照。
這位亞述人在他的論辯中藉 敘述亞述人統治下的幸福生活去勸服耶路撒冷的居民投降(16節),十六節的『和好』(peace)常譯成『祝福』(blessing)。(例如四十四3),反映了語調由凌辱轉變為甘言引誘。這是撒但的聲音,他克盡所能的企圖破壞上帝之民的信心。但是『百姓靜默不言』(卅六21)表示猶大三官員多么的痛苦不安──這也正是約伯三友的反應(伯二13)──同時也是三十章十五節及其他地方所說的抓牢他們對上帝的信心──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四十六10)
《每日研經叢書》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