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章都是保羅勸勉哥林多信徒的話,但在字裡行間,不斷流露出一個忠心神仆的美好榜樣。不論對拯救失喪的靈魂,對把握現有的機會,對自己從神所領受的職分,待人寬宏,處事認真,生活聖潔,處處都顯出神仆的好見証。本節信息對今天的教會是非常實用的真理教訓。
1-2 保羅說他和他的同工們都是與神同工的。他是用與神同工的身分來勸告信徒︰「不可徒受 的恩典。」這樣,本節的勸告,就是神與保羅共同的勸告了。雖然我們白白領受神的恩典,沒有什么可以拿來報答主的,但是我們總該存著要報答的心志,總要不辜負主的恩典。如此為主活著,自然就會想要為主作些什么了。這並不是說我們能夠為主做甚么,而是說我們該有這樣的態度來為主而活,總不要作一個徒受主恩的人。
怎么樣才能夠不徒受 的恩典呢?第2節就是答案。就是要愛惜現今的機會。第2節是引証賽49:8的話。保羅的意思是既然神在悅納的時候應允了我們,在拯救的日子搭救了我們,我們也該趁著現在神拯救人的時候,去拯救那些失喪的人。
所以下文說「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這兩節經文主要的對象是信徒,而不是不信的。雖然我們常用這兩節經文勸人信耶穌,但使徒講這些話的主要目的,卻是鼓勵信徒作拯救人靈魂的工作。不但信主要趁著恩門未關的時候,拯救失喪靈魂,也要趁著還有今日。所以本節上半,是神向我們已經施予的恩典,下半是神催促我們去完成的責任。我們既然在神悅納人的日子蒙了恩,也該趁著神還悅納人的日子報恩。
3-4上?這意思就是,無論什么事,都不叫人有可攻擊或毀謗這職分的把柄。當然保羅的意思不是說無論什么事情都要妥協,都要包容。這「妨礙」不是說不要妨礙人家犯罪,而是「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我們的行事為人,若有不近情理之處,或有虧負別人的地方,就使人有話柄毀謗我們,也就成為別人信福音的攔阻了。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消極方面是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積極方面是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
怎樣表明呢?不是擺屬靈架子,不是裝模作樣,也不是自我吹噓。而是在各種患難、品德、信心、生活上,表現出神仆應有的見証,使人認出他們的確不是貪名圖利的世俗小人,而是忠心聖潔的神仆。下文4-10節列舉了卅二項事,說明他們怎樣凡事為福音作見証,這卅二項可分為三類如下︰
4下-5?在此所提的十項都是關乎受苦方面的事。神的仆人雖然也會遭遇苦難,卻要在患難中顯出見証,不論是心靈上的痛苦,經濟上的痛苦,身體上的痛苦,都要表明自己像一個神的仆人。在4:8-12;11:5-33保羅已很清楚顯出,他是一個為基督飽受各種痛苦而且得勝的神仆。
注意︰末三項「勤勞、儆醒、不食」,都是偏重于身體方面的勞苦殷勤,缺少休息或飲食說的。英文譯本N.A.S.B.儆醒譯作Sleeplessness(不睡)。
6-8下?傳道人也要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表現神仆應有的品德。惟有在各種不同的處境下,表現出美好的品德,才足以証明他靈性的優美,顯明神仆應有的表樣。倘若我們只能表現出一兩樣品德,就顯得太貧乏,與一般信徒比較起來,就不夠作為眾信徒的榜樣了。
在此所提的十五種情形,包括︰對物質享用方面,真理知識的充實與運用方面,待人的仁愛恩慈方面,對聖靈的引導與能力方面,屬靈的爭戰方面,今世的得失榮辱方面……。神允許 的仆人遇到各種不同的處境,要應付許多不同的情況,這並不是神沒有恩待 的仆人,反而是看重 的仆人,要訓練他們,使他們有更豐盛的生命。事實上,傳道的工作是最不呆板單調,最多變化的。傳道人要應付各種挑戰和不同的工作。凡靠神勝過一切艱難的,他的人生必定十分豐富而有意義。神的仆人怎樣表明自己尊貴的身分?不是憑自我宣傳,裝模作樣,或很技巧地表露學歷和資歷,而是憑著在各種遭遇中,表現神仆應有的屬靈造詣和品格。
8下-10 在此共提到「似乎……卻是」七次。都是要說明傳道人有若干行事,是常人所難以了解的。但神的仆人,卻要在這一類事上顯明是為遵從神旨意所行的好事,而不是暗昧可恥令人猜疑的壞事。
怎么似乎是誘惑人的,又是誠實的呢?因我們引導人信主,有時要一步一步地誘導他們,好像是誘惑人的,但卻是誠實,是出于完全誠實的動機。按各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引領他們歸信基督。
為甚么似乎貧窮,卻是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呢?因為信靠神的人,雖然自己貧窮無有,卻還能夠隨時靠神把僅有的給人。所以雖然貧窮還能幫助人,叫人富足,且藉著信心的禱告,可以得著神合時的供給。
11 「口是張開的」意思就是︰有話就坦白的說,「心是寬宏的」即保羅能夠包容寬恕他們一切的無知。只要跟真理沒有違背,與罪惡無關,無論哥林多人的性格如何,學問如何,對保羅的態度是尊敬還是輕看,對保羅來說都是不要緊的。因他的心是寬宏的,他可以容納。所有事奉主的人,所有在基督裡作肢體的人,彼此相處的時候,也都要有使徒保羅這種張開的口和寬宏的心。真誠而坦白,心裡不懷鬼胎,不互相猜忌,又愿意包容別人的狹窄,饒恕別人的冒犯。
12-13 使徒保羅要求哥林多人要用寬宏的心對待他,這樣的要求,正可証明他的坦白。但坦白真誠,不是單方面就可以的,必須雙方面互相真誠坦白。所以保羅很率直的指出哥林多人的錯誤,他們容不下保羅是因他們所佩服的人,除了他們所佩服的人以外,就不能容納別人了。
「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哥林多教會裡面,有人容不下保羅。可能是保羅所講的道不合他們的口味,或有人在生活上有錯失,受到保羅的責備或忠告。他們沒有真心接受,反而存有成見,漸漸就變成反對保羅的人了。因此保羅指出他們這種狹窄,不是保羅有什么要跟他們過不去,而是他們自己心腸狹窄的緣故。總之這裡給我們看見,和睦相愛的生活固然需要雙方面都坦白且寬容,但第一要緊的是我們自己這一方面先存坦白寬宏的心,保羅對哥林多人正是這樣。他自己已經是這樣待哥林多人了,于是他就有理由要求哥林多人,也用同樣寬宏的心對待他。
「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這句話流露出保羅那種像慈父的心,無論哥林多人對保羅的態度怎樣,保羅還是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他有一顆為父的心。今天的教會裡面,也該有這種在主裡的親切。用真情待人,常常是我們得人的最有力方法。只有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情感,才能夠打動人們的心,從保羅身上我們常常可以看見這種真情的流露。
這幾節經文主要是勸勉信徒要跟不信的人有分別。保羅在這裡提出為甚么我們要跟不信者有分別的一些理由。
14上 聖經把不信主的人,看作是屬魔鬼的。而且這樣的話是基督當日指著不信的猶太人說的(約8:44)。但這並不是一種惡意的咒罵,而是一項人所難以接受的忠告。基督徒既是神的兒子,當然要跟不信的人有分別。所謂「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大概就是指生命和地位上的根本對立說的。不相配和不要同負一軛,到底是指那一方面的事?聖經本身沒有指明。但這原則一定是可以用在男女的相配上。特別哥林多人,有些在男女關系上是不正常的。「同負一軛」是以當時的牛馬負軛為比喻說的。當時,人們把軛放在兩只馬或牛的肩膀上,讓它一同耕田或拉車。這樣那兩只牛必須走相同的方向,共同負重擔,否則就不能工作了。
信與不信的,既然在信仰上和人生的目標上有基本的不同,走不同的方向,當然不能同負一軛了。如果要勉強相配,結果必然痛苦。
14下-16上 以上所提的五個問題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說明信的和不信的,基本上立場是對立的。使徒以信主的人是屬「義」的,未信主的人是屬「不義」的。雖然不是信徒本身有甚么義,但他們都已認識那義者基督,並站在「義的」一邊。信主的人也是屬光明的,作了光明的子女,而未信的人基本上還在黑暗裡,……。既然有這么不同的立場,有本質上不能融和在一起的差別,怎么能相配相合呢?今天教會提倡合一運動的,必須留意保羅這些教訓。我們不能跟那些根本沒有生命的人合一,聖經的意思不是要我們跟不信的人合一,倒是要我們跟他們分開。撒但跟基督豈能合一呢?當然不能。所以合一是有先決條件的,就如弗4:4-6︰「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所以這幾節經文,對于教會不該與不信者合一,已經夠清楚了。基督徒也不該與不信者成為配偶。但聖經並沒有禁止信徒與外人交往(參提前3:7;彼前2:12;林前5:9-11),卻要把他們引到主前(西1:28),作主的門徒(太28:19)。
16下 這節經文是引自出29:45-46;結37:27-28。目的是要証明上文說信徒是屬神的人的根據。舊約聖經已明說︰「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既是神的子民,神要「在他們中間來往」,他們要跟神有交通,所以就該分別為聖。舊約時神要求以色列人與萬民有分別。照樣,在新約時代,神要求基督徒跟世人要有分別。
17~18本處經文是引自賽52:11的話︰「你們離開罷,離開罷,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按當時先知是呼吁以色列人,要從被擄的巴比倫出來,自己分別為聖,預備事奉神。保羅引用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出來的經驗,作為基督徒要從世界分別出來的象徵。巴比倫是一切敵擋神的權勢的代表,充滿偶像,污穢的罪惡,反叛神的文化和屬世的虛榮淫欲。以色列人要從巴比倫出來才可「扛抬耶和華的器皿」。照樣,基督徒也要從世人的各種罪惡、肉欲、虛榮、世俗中分別出來,不與世人同流合污,這樣才與神兒女的身份相稱。
怎樣才不徒受主的恩典?本章頭兩節經文是對非基督徒說的嗎?
保羅和他的同工,怎樣在凡事上顯明神仆的表樣?對我們的主要教訓是什么?
3-10節中共列舉了些什么事?可分作幾方面?
保羅怎樣向哥林多人表白?對我們有什么教訓?
本章14節以后的主題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關系?
14-18節中列出信徒應該與世人分別的理由和根據。信徒與世人有分別是避世或自鳴清高的觀念作崇嗎?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