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第五章

一個結束和新開始(五1-六11)

在歷代志這一段經文之中籠罩本丟彼拉多向革老丟 安成就的氣勢。聖殿已經建成了。現在這個敬拜的地方,連同與正確使用它分不開的平安、安全、以及繁榮,為上帝賜的一個最后印記──約柜被帶到它旅程的最后階段。

約柜舁入聖殿的記載,很能顯示歷代志的結構是多么緊湊。這裡沒有雜亂無章,漫無目的的史實。相反地,與歷代志上十五、十六章密切相關,使它清楚表明,現在所報導的,是在那裡所開始的工作的完成。這兩段文章的結構是相似的。每一段都有實際運送約柜的記載,強調禮儀的正確性(代上十五1-十六3;代下五2-10);每一段都報導有贊美和慶祝的行動伴隨 約柜的到來(代上十六4-36;代下五11-14,而代下五13下半節回應代上十六34所記詩歌的疊句);每一段都按不同的形式反映上帝的計劃,是要所羅門,而不是要大 興建 的聖殿(代上十七1-15;代下六1-11)。兩段記載之間關系的密切,是歷代志作者最后表明的,只有所羅門才能合法地把約柜奉祀到它最后安置之處。

完成的意義進一步地在所用的一些言辭中表明出來。譯作『作完了』(五1)的那個字是wattishlam,在語言學上它近似所羅門的名字。兩者都強烈地暗示『平安』(shalom)的概念。所以,『作完了』按目的的意義而言,祗是一個結束。它給新的東西有個開始,給好事有充份的機會──因為正如我們在上面所見,平安(shalom)暗示一切的豐富與喜悅,是上帝布創造人類時最深切的目的之一。在六章十節的另一雙關語,暗示了類似的概念。在『現在耶和華成就了 所應許的話』與『使我接續我父大 坐以色列的國位』這兩句話中,用楷書刊出的詞語希伯來文是同一個動詞(意思是『出現』〔rise〕或『站立』〔stand〕。膚淺地誦念一下,這話看起來可能在所羅門方面是自負之辭。然而,這決不是這節的意思。其要點及在于藉 重複來強調耶和華現在已建立了環境,在這環境裡面 的子民能享受 愿意賜給他們的一切,同時能按真理敬拜 。甚至五章十三節那個詩句中,歷代志不同于列王紀上八章,其罕見的更改之一,似乎是審慎地指向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將來。這一章最后一段經文使人聯想起摩西,在會幕建成時他不能進去,因為會幕被彩雲遮蓋,而且會幕裡面充滿了耶和華的榮光(出四十34-35)。現在,當約柜進入它的安息之所時,聖殿中充滿了雲彩,眾祭司像摩西一樣,不能在其中供職,因為耶和華同在的榮光充滿了聖殿。這種對摩西的聯想,其要點是暗示所羅門時代與摩西時代一樣,上帝子民是在那同樣新的而又偉大的事件邊緣了。

因此,這一段裡的一切事都集中在一起,表明一個要點︰即所羅門的登基是以色列新時代來臨的預告。現在,像慣常一樣,歷代志作者並不興趣于描述所羅門王朝的偉大本身。所羅門給當日的以色列帶來的財富,是他帶給他后來的社會能夠延續的保証。的確地,他的工作本質上就是使新的一代都有機會,藉 順服上帝而獲得『美好生活』。為了這個裡由,我們可以說當前這一段經文是一個開始同時又是一個結束,因為它不但是上帝對以色列發出計劃已完成的訊號,也變成其后那些君王故事的一個參照點。對于他們每一個人的問題都是︰他們是否能藉 順服而獲得上帝的祝福。而且,歷代志作者的目的,是向他們那個時代的人提出這個挑戰。

對于我們的時代,也是如此,約柜的真正意義,從歷代志看來,正如五章十節清楚表明的,是代表上帝和以色列之間在西乃山所立的約,和在那種立約關系中,對以色列要求的標準。歷代志就是這樣對我們今日的教會發出挑戰。教會和以色列認識的是同一位立約的上帝;不過教會終極地是仰望加略山,而不是回顧西乃山。教會在偌多方面類似以色列,約柜這樣安排也許主要傾向于假定上帝的委身。當然,每逢我們想到教會像『它』,這信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使人得慰藉的。然而,教會是『我們』,是『你和我』。擺在我們面前那些改變人──我們和別人,使成為適合于為上帝的國而活的可能性是無限量的。我們若愛我們的主,就要遵守 的命令(約十四15)。懂得上帝祝福的可能性──按屬靈的意義被裡解為那『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而非主要是政治層面的平安──也是無可限量的。(約十四提供了與當前這一段饒有意味的相應經文,把順服與平安的概念連結在一起。)

這樣看來,在這裡一方面是聖經中似乎自相矛盾的話,而在另一方面卻是對上帝為人類所定旨意的認識,認識到它最后要在『新天新地』(啟廿一1)中才能完成。現在沒有必要去解答這似非而是的雋語。但是歷代志作者主要要向我們表明的,乃是︰對現代人而言,這是經歷和順服必經之途。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