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敘述亞撒背棄了前兩章表揚的信實。他取代過去之仰賴上帝(十四11),現在依賴亞蘭王便哈達來保護他,以抗拒以色列王巴沙的攻擊,甚至到一個程度,要用獻給上帝的金銀來換取他的幫助(2-3節)。便哈達將被証實是個有效的同盟(4節),不過他的友誼是脆弱的,而且他愚昧的程度在他這樣以金錢為手段,使人廢掉和以色列以前所訂立的『約』的事上已經暗示了(巴沙為了這約,也可能曾付出重大代價)。
然而,問題還不僅限于亞撒的政治策略是否收到短期成效的問題。歷代志在此開始論及的一個主題,是對舊約眾先知最具重要性的主題。(它在這段經文中也由一位先知表達出來,並不是巧合。)先知警告王不可依賴政治同盟得贊揚的最佳例子見于以賽亞書七章,以賽亞在那裡警告亞哈斯不可依靠亞述(在那段經文中包含了著名的『以馬內利』預言,見十四節)。在那裡亞哈斯以假冒為善的敬虔表現,決定把自己的命運投向帝國那有形、而且無人能克服的勢力。(歷代志關于亞哈斯朝代的記載在代下廿八章。)而且,亞撒于此寧愿依賴亞蘭而不依賴上帝。他對先知哈拿尼和別的人的做法(10節),乃是他棄絕上帝的道的一種朕兆,他更進一步使自己向那些不肯聽上帝的話的王看齊(請比較耶廿六20-23,約雅敬怎樣對待先知烏利亞)。
這樣看來,亞撒已作了與他早期信實行為完全相反的事。我們仿佛碰到兩個完全不同的亞撒。他起初以依賴上帝的力量出現,現在則在依賴自己的軟弱中。然而,這是同一個亞撒,從以往對善事敏感的知罪的良心,產生了他的惱恨(10節)。我們以前已在歷代志,在大 對烏撒命運的反應上,看見這種惱恨(代上十三11。譯按︰代上十三11的『惱恨』,中文譯本作『心裡愁煩』)。就是這惱恨承認指控之罪的正當。在亞撒的情形,它發出的,不是悔改(正如在大 的情形),而是逞強的盛怒。人類,不幸地總是這樣做法,真相的揭露無可避免地使他們接受其含意,並相應地改變他們的生活。相反地,它能,而且很不合理地在相反的方面使他們剛硬。然而,正如歷代志整個大意所暗示的,並沒有不變的律法頒發給我們,是要我們必須向背叛的情感屈服的。亞撒拒絕跳過這最后一欄是全然受譴責的,而且也沒有從歷代志作者得到減緩。在極度不幸中他都沒有尋求耶和華而來的幫助(12節),直接拒絕了亞撒利雅所作的建議(十五4)。雖然亞撒起初信靠上帝,有緊隨的証據証明這種投靠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他的結局卻是灰暗的,沒有認識到大且位在各種困難中都能提供幫助的上帝。亞撒若珍惜他平生曾清楚看見上帝的手在工作之時刻,他臨死的時候就會大得安慰了。
哈拿尼確實不負所托,用特別的諷刺說出亞撒的失敗。聖經中有時提到一個人怎樣處理某一件小事,藉以指出他將同樣處理大事(例如太廿五21,23;耶十二5)。然而,亞撒起初已通過了那些最嚴格的考驗(像抵抗謝拉),而在比較鎖碎的事上卻失敗了。哈拿尼特意提及古實人和路比人的大軍,為的是要更加明顯地指出亞撒最后喪失勇氣的荒謬。
然而,在這裡雖然有諷刺的意思,卻也有心理學上的偉大真理。在我們裡面足有勇氣接受那些重大的挑戰,因為那些挑戰籠絡我們並且會給我們帶來名利雙收;然而若對 那些似乎無利可圖、而事事吃虧的工作,便會趑趄不前了。乃縵為了被忽視的原故,幾乎錯失了他獲得醫治的機會,直到他的仆人們鼓起勇氣指出他的愚昧(王下五13-14)。許多曾在大事上忠心的人,被發現難于在小事上忠心。或許在覺察到是原則,或倫理,或是特別的呼召,曾經選擇作完全的犧牲;然而,這些主要的決定隨后卻被極多小的妥協占據,感到有某種程度把最初的行動掩蓋起來,最終實際上根本是不肯讓那犧牲引致在上帝命定下來的真正結論。或許有人在年青時開始走上門徒的道路,包括事業的選擇;到了中年時發現與同時代的人比較起來,處于不利的地位,別人已變成富裕得多,而且更有權力。于是他們的信心就赤裸裸與他們所取的公開姿態相背。
哈拿尼在第九節的話便是對這樣的人說的。耶和華並沒有停止為 的子民行事。 的大能熱切而且絕無謬誤地圍繞整個世界,使那些堅持要尋求 的人獲益。堅忍的主題是與聖經的作者的心緊密相連的。(請比較啟示錄裡面得勝的概念,例如廿一7,以及希伯來書關于背道的警告,例如六1-8)。人一旦認識了上帝,然而最后又被自我所纏繞的自恃,這是悲劇,而且是不必要的。歸向上帝是永不會太遲的。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