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三十章

大 與亞瑪力人(三十1-31)

我們尚未知道,有關掃羅與非利士人之間的戰役,因為作者只選擇與大 的命運有關的敘述。他與他的跟隨者離開非利士的軍隊后,很自然再回到洗革拉的總部,卻發現這城鎮已被燒毀變為荒蕪。這章聖經顯示亞瑪力人,怎樣成為整個地區安居百姓的仇敵。事實無疑是以色列及非利士軍隊,一同向北方推進去作戰,以致讓亞瑪力人有機可乘,向不設防的地區進行一次嚴重的侵襲。很明顯大 因這件事而很驚奇;同樣地,亞瑪力人沒有想到,他們的軍隊會這么快回到南部,以致大 反過來能夠捉到他們。過去他曾殺死所有亞瑪力的囚犯(參廿七11),但現在他們不是報複而是為贏利,他們沒有殺死那些被擄的人,因為可以得到一筆很高的贖金,或賣作奴隸。

再一次我們看見,上帝的手在整件事中管理。上帝曾拯救大 ,免致他攻擊他的以色列同胞,並使他在關鍵的時刻重返洗革拉。雖然如此,亞瑪力的掠奪者無疑地不可能在人口稀少的南方地帶(半曠野地區)住下,如果大 和跟隨者沒有碰見那個埃及人,便不能得到準確的資料(11-15節)。我們不可以視為偶然,這裡強調大 征詢祭司亞比亞他,透過他便得到上帝清楚的引導(7節以下);大 就是這樣在戰役中,贏得掃羅所沒有的引導。

這一章聖經說明人性的無常。起初他們因失去整個家庭而悲痛,大 的士兵幾乎想要殺死他。但無損地救回他們的妻子,和得回財物后,他們便歡喜並自動交出搶掠之物給大 ──在很短的時間有很顯著的改變。棕櫚主日(編按︰即耶穌受難節前的主日)的耶路撒冷 眾,對耶穌的態度,和幾日后的態度相比,提供另一個突出的例子,說明 眾如何成為片刻感情的囚犯。這幅圖畫顯示領袖的另一面︰一個人能容忍多少……才能夠領導多少。歸根結底,領導只可以藉 認同──至少與足夠多數目的百姓認同,使領導層得最高的支持。領導時常需要行使說服的權力;但在這種情況下,大 不可能運用說服力將災禍變為勝利;強而有力的行動是必須的,感謝上帝的幫助,他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戰勝亞瑪力人的戰役中,有兩件接續而來的事︰

(一)廿一至廿五節︰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大 作王的第一次軍事勝利──這是現在他在自己軍隊中的實質地位。他將在以后年日中,繼續贏取更多的勝利,故此他怎樣處置這些戰爭中的掠物是很重要的。他堅持這些東西要絕對公平分配。軍隊中每一方面的工作,都是同等價值及重要的。很清楚大 對這問題的堅定,受大部分跟隨者的稱贊,只有少部分貪婪者持不同的意見。

領導者一定要顯示公平,並且堅定地持守,不向局部的利益妥協。要穩固任何 體的團結,由國家至地方教會,領袖們使每一個成員都感覺到有用和有價值,這是很重要。保羅將教會比喻為一個身體,非常有效地指明這一點;參看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四至廿六節。

(二)廿六至卅一節︰這些掠物不單足夠供應軍隊,而且也補償過去的利益。許多得勝的王會把盈余的掠物,私飽中囊和建造宏偉華麗的皇宮;但大 使用這些首次的掠物,去表示他對那些當他逃避掃羅追捕時,飄流過的猶大,作為他的感激。這種忠誠是好領袖必須顯示的,大 毫不遲疑表現出來。這種姿態很快帶給大 好處,幫助他與猶大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使他被接納作猶大王。但如果我們以為這是他的動機,以為他並非慷慨和感激,便會誤解和把他的善意庸俗化;大 不能豫見掃羅的死亡,他又不知道猶大準備脫離以色列。作者得出一個普遍的論點,乃是經過多年的逃亡和放逐,大 確實為他的猶大支派同胞帶來了好處。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