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廿二章

大 的支持者(廿二1-10)

大 現在回到他的家鄉猶大,在那裡他盼望有幾個因素,使他可得到優勢。他對地形熟悉,很容易幫助他躲避那些追 者;並且他的支派的人可能提供一些保護給他,也許愿意收留他,甚至向他提供掃羅的活動資料。不少事實証明,有很多人反對他,但至少猶大是值得嘗試的地方。

在第一節以下指出的形勢發展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家族和宗親愿意支持他,這是人的本性;在以色列社會中,家庭是不可缺少和最重要的單位。當然,他們也是相當危險,因為他們與大 的關系,會引致掃羅攻擊他們。然而,當他同宗族的人追隨他的時候,他很自然立即便成為猶大及其他地方的離異分子的注視的目標。我們對掃羅的管治情況不詳,但由于他是第一位王,我們可以假設這時的政府是臨時 合的,很不完善的;許多來到大 總部的人,無疑問有很多不滿。從很多跟隨者在亞杜蘭加入可見,因為大 有軍事經驗使他成為他們的頭目是很自然的。這些軍事力量的崛起,目的不是為進攻,而是為防守。大 可能盼望使猶大的一小部分成為獨立的領土,好象稍后在非利士境內的洗革拉一樣(參見廿七5以下)。

第三節往下再次顯示大 不是逃避審判的逃犯,而是正在成為重要人物。他父母由于年邁,不能同受在猶大曠野的飄泊生活,便移去摩押,那裡有他們的親戚(我們可以從路得記得知);但他們必須得到摩押王的特別準許。這樣,大 已經開始使用政治的談判和策略。這裡提及先知迦得也有同樣意義;單獨的個人不會有他們的先知。但是大 在某方面看來已是一位王,雖然還是一個被放逐的王。這裡同樣有一個對比︰掃羅已失去所有先知的支持,但大 已經有一位先知給他提供意見。

然后掃羅孤獨的地位突出來,現在舞台布景再次回到宮廷裡(6-10節)。在那裡這一位王擁有相當實際的權力,有一大 的宮廷官員,但他仍然感覺孤立,與他們所有的人為忤。他肯定約拿單與大 積極密謀對付他,他控告他人保持緘默,至少這是不好的。他毫不猶疑的解釋大 的一小撮力量在進行反判陰謀,並且他事實上恐懼大 可能會賄賂他的官員。他開始說的話中,含有對他們較為誠懇的要求,強調他們與他是屬同一個支派的便雅憫人,並且不可能期望像大 那樣的猶大人會喜歡他們。

隨 這裡有一幅可憐的圖畫,一位王極度懷疑他所有的官員。不理想的統治者很難發號司令,或者相信他得到自己親屬的忠誠。故事繼續下去時,掃羅愈來愈不像是一個王。

對這些不公平的控訴作出反應的,只有多益一個人。他當然盼望得到報酬。敘述者沒有對以東人多益作出直接的評估,但在歷史上許多時候,以色列人極其不喜歡以東人。我們可以假設作者期望讀者,開始就對多益產生偏見。就事論事,他好象說出真情,但卻不完全是事實;結果在有機會質詢之前,掃羅非常憤怒亞希米勒。多益對亞希米勒的陳訴,讓掃羅懷疑有背叛正在進行中。他的話是那些惡毒及自私的人最好的先例,使那些喜歡聽他們所愿意聽的掌權者,不能作出正確和公正的判斷。

屠殺祭司(廿二11-23)

在挪伯的悲劇中,描繪四種不同的人,給我們看見不少人性本相。那位有權力下令進行屠殺的人,當然是掃羅王,但大 (我們以前提過)、多益和亞希米勒,在這件事中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我們由倒轉次序來思想︰

(一)亞希米勒︰當大 拜訪挪伯之時曾經很恐懼(廿一1),但當他發現自己處在試煉之中,卻表現自己是一個勇敢、正直和尊貴的人。我們若要指出他的缺點,就只有缺乏技巧。謊話可能為他帶來好處──誰知道呢?──但他承認控告他的所有行動,只拒絕承認動機。那些卑賤小人會狡詐地猛烈攻擊大 ,但亞希米勒卻挑戰掃羅王對大 的整個態度;可能他意識到大 曾經何等無助。這裡有個人將真理放在一切之首;而其他的人也許只能在危機時,為真理而鼓起道德的勇氣。

(二)多益︰現在已顯露他的本性,一個無憐憫或者無良心的人。當掃羅的其余官員,抵製擊殺亞希米勒和其他祭司的時候,多益看來毫不猶疑,他的熱心不是對職責或掃羅,乃是為自己的利益。我們再沒有聽到更多有關他的事情,但無疑他所作的,已經得到掃羅重重的報酬。

(三)大 ,他對這一章開始由他無意引起的大屠殺,卻無能製止或介入。但是,他已經作能力范圍內的事。首先,他坦白承認他的錯失,並且接納責備;別人則會將所有的都歸咎掃羅。第二,他宣布一個莊嚴的行動,保護惟一的生還者亞比亞他(23節)。這是亞比亞他由挪伯逃到大 的軍營的意義;換言之,他知道大 無意傷害祭司,並且確信大 會照顧他。

(四)掃羅,不容置疑,他在最殘忍的暴行和蠻橫的殺戮上有罪──毀滅全城和居民,只是因為存在他思想中的一個陰影。毫無疑問,整個故事是顯示他的品格已到達崩潰的程度︰這個人以前拯救以色列脫離仇敵,現在他成為以色列宗教界的最大敵人。我們不能知道非利士人究竟有否破壞示羅,若有,達到甚么程度;但我們知道,挪伯所發生的血腥事件﹗掃羅自我証明不配作王,冠冕一定要傳給其他的人。

掃羅的行動,或許是由于他精神上可怕的狀況,但也生動地說明絕對權力的危險,和要求一個理想統治者的條件。一位王一定要懂得查明真像(正如所羅門一樣,參見王上三16-28)。他一定要能自製和善用權力。他一定要維護正義;若有不義便要受懲罰。他一定不會宣布報複和殘忍的判決,掃羅在這些方面都失敗。

最后,亞比亞他由掃羅的王國,逃至大 的軍營本身是象征性。現在大 的跟隨者中,有一位先知和一位祭司,但掃羅則甚么也沒有;撒母耳已經棄絕了掃羅,而掃羅也顯出極大的愚拙而棄絕祭司。可能有其他祭壇的祭司,曾給予他一些的支持,但我們在此所知道的,則是掃羅在挪伯的行動,一定會疏離許多百姓,特別那些追隨他的虔誠人。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