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章廿七節証實,不是以色列每一個人開始都愿意接納這個新的君主政體製度;十一章告訴我們,全國怎樣在掃羅領導下團結一致。這一章以以色列人為勝利和有一個能干的王而歡呼作為結束。
這一章的開始提醒我們一個較寬闊的背景。正如從士師記見到的,以色列時常受外族的侵犯和劫掠。非利士人曾是最具威脅的敵人,但其他民族也在一些局部地區產生一定的壓力。亞捫人是住在約但河南部一個細小的國家(看下圖),這裡顯示他們盼望占據在他們北部以色列的疆域。假如以色列的城市基列雅比落在他們手中,以色列可能會失去整個約但河東部的主權。
很明顯,掃羅回到基比亞自己的農場,並不佤忙在以色列中實施其政權。故當亞捫人攻擊基列雅比的時候,他除了有王的頭銜外,尚未有軍隊可以備戰;他與士師記的基甸或參孫沒有甚么分別。現在他顯示自己並不較『士師』為小;像他們一樣,他有上帝的靈同在的能力在他裡面的經驗,使他轉變成為百姓的真正領袖和統帥。他的戲劇性和象征性的行為(7節),立即在整個以色列起作用,盡管百姓可以不理會他的命令。他命令的第一件事立即得到順從;每一位領袖一定要有天生的──或注入的──權柄,因而使普通人作出回應。其次,他命令團結,沒有團結,以色列各支派會顯得相當軟弱,因此會任由鄰近民族所支配;雖然在數目方面,以色列人可以勝過任何當地的人,包括非利士人,現在只要他們能夠團結和協調。第三,掃羅提供軍事的領導,在反抗亞捫人的戰斗中作指揮。由于掃羅這三方面的成就,使他贏得了迅速和徹底的勝利。
藉 這種安排,掃羅証明他是真正的王,並且他的王位現在被承認或更新(renewed)。在十二至十五節中我們看見掃羅得到王位的第三個階段和第三個典禮;這個冗長的過程,顯示以色列何等不團結和掃羅被全國接納的重要。良好的領導只能建立在有自愿及順從的跟隨者這個穩定的基礎上。
在這裡描述掃羅一件較小但非不重要的事,即掃羅對待早期批評他的人的慷慨行動(13節)。歷史上許多統治者,對敵手都是不仁慈和進行報複的,尤其是當許多人支持他們的殘忍行為的時候。但是上帝的方法乃是赦免,正如主禱文經常提醒我們 ──這可能是更大的智慧。消除敵人的最佳方法,乃是使他們成為盟友。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