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么第一節經文很簡潔的提及所羅門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原因很難決定。是用它來作為建立王位的表征呢(二12,46)?或是用來預先透露第十一章的主題,即是多寵異族女子以致令所羅門對上帝的愛有了偏離?是暗示了所羅門的國際聲望呢?或是法老王利用這段婚姻的關系去保持與南利巴 的政治勢力均衡?
本章繼續証實所羅門確實敬愛耶和華(3節),但是接下去又談及他上丘壇獻祭,而不是在耶路撒冷。造成精神緊張的原因,一方面是怪責丘壇獻祭,另一方面卻又限于沒有為耶和華的名建殿甚么事都做不成。基遍那裡有極大的丘壇(4節),在前期拙著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注釋中,當討論約書亞記九章的時候,就有提及這地方的一些故事(參約書亞記九章注釋──劈柴與挑水的人{\LinkToBook:BookID=137,TopicID=120,Name=劈柴與挑水的人(九1-27)})。
基遍的丘壇與所羅門之前的聖經人物所談的丘壇一樣,它也是耶和華顯現的重要地點(4-15節)。它總是引起令人喜歡的記憶,惟有在伯特利的雅各天梯和在示羅耶和華夜裡對年幼撒母耳的呼喊聲可以媲美。歷代志作者的同樣故事(代下一3-13)也以此異象為所羅門統治故事的開始。乍讀起來,兩個報導倒很相似,但其中的區別極為顯著。
兩者相同之處是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是夜裡,在大燔祭以后,于上帝答應所求之后還有一段雙方對白。重要點是雙方的討論跟 相同的路線,即是所羅門求識別能力,他因不求長壽、不求富貴或軍事上的成就而得到稱贊,而這一切都額外的賜給他了。
兩段希伯來文的不同處,大多數都不重要,但是列王紀的經文比較冗長,令筆者覺得它增加了故事另一版本的篇幅。在王上三章,他有貶低自己的傾向,老是稱呼自己為『仆人』,說自己是『幼童』,且用含 諂媚的字眼去稱贊他父親(6節)。
另一點表現得更清楚的是,列王紀裡說耶和華是在『夢中』顯現(5,15節)。歷代志只說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話。聖經中有時候也警告不可聽信作夢之人的話(申十三章,耶廿三章)。聖經裡有些記載指出夢是與上帝交通的正常途徑︰約瑟與但以理都做夢,他們且因有能力替別人解夢而受重視。民十二章六至八節甚至列出榮耀的等級,說上帝在『異象』或『夢』中與先知說話,但是與摩西則是『面對面』說話。
整段經文中最難翻譯的字眼是有關的希伯來動詞與冠為名詞的『治理』與『權利』(見王上三9及11節,譯者注︰中譯『判斷』及『是非』。)希伯來文的shaphat一字含統治與判斷之意。我們已在這方面研究過約書亞之后所稱的以色列士師(參考士師記十5;十二7-14注釋──士師一覽表{\LinkToBook:BookID=137,TopicID=151,Name=士師一覽表(十1-5;十二7-14)}及以后的敘述)。
國王是最高審判者與最后仲裁人。理想的國王,在他的領土之內實現公理,伸張正義,保護弱者的權益。這一切得以實現是靠 連串精明及正確的決定、審決或判斷(眾數是希伯來文的Mishpaimt),也是經文中所指的『是非』的例子(單數是希伯來文的Mishpat)。
隨后出現的著名故事,即所羅門對兩妓爭嬰所作的判斷(16-28節),對這一點有了完美的寫照。假母親很得體的將苦衷向王呈遞,她捏造的故事令我們憑空想象故事骨干的內容,對遭受生育之興奮與苦痛而驟失嬰兒,想用死去的嬰兒來欺騙同伴的那一位母親寄予同情,也令我們去聆聽『她們在王面前如此爭論』(22節)時所作的連串難以接受的要求與否認。
所羅門所作的戲劇性提議,幾乎是個逆神意裁判法。能夠忍受痛苦折磨的女人有罪,受不了折磨的為無罪。他的判斷力立刻引起『以色列眾人』的敬畏,認為他有上帝的智慧,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
雖然第廿八節在標準修訂本中的判斷有點屬于聲東擊西的偽裝手段,這一節帶我們回到十一節末的希伯來字句。較為字面的譯法,這一節要求對『是非』(Mishpat)的了解,或說是對『是非』的識別。所羅門的是非判斷也就是廿八節開始部分以色列眾人所聽到的判斷,但這『是非』是他的『判斷』,抑或是他的『公義』?在英文譯本中我們得決定那一種說法較為符合上下文,希伯來字含有抽象的原則與具體的決定之意,令它有了合乎實際的表達。同一個字在最后一節的結尾適當地被譯為『斷案』。
大 之子所擁有的耶和華智慧,令我們想起以賽亞書十一章所提及耶西之根的完美,說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這靈更恰當地正如第二節所形容的──
智慧和聰明的靈,
謀略和能力的靈,
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緊跟 這些話的后面,是一幅完美審判者的寫照︰
行審判不憑眼見,
斷是非也不憑耳聞;
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
以正直審判世上的謙卑人,
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
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
公義必當他的腰帶,
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 《每日研經叢書》
【王上三4,5,15】當時會幕是在基遍,而約柜是在耶路撒冷。在基遍的會幕,也就是本來在示羅的會幕(參代下一3),那裡有祭壇,有洗濯盆,有燈台,有桌子和陳設餅,有燒香的金壇,只是沒有約柜而已。人以為有無約柜沒有多大關系。殊不知約柜是代表神的同在,沒有神的同在,其余的雖然好,卻不能滿足主的心,也不能滿足我們的心。所羅在沒有得著主的顯現之前,他不知道,也不感覺約柜的重要;可是他蒙主向他顯現之后,他覺悟了,主的同在是比甚么都寶貴,他就回到耶路撒冷,站在耶和華的約柜前獻祭了。他在基遍不過是獻燔祭,他現在是獻燔祭和平安祭,並且為他的眾臣仆設擺筵席。哦,在神面前的敬拜、交通、喜樂,才是真敬拜、真交通、真喜樂,這是所羅門所經歷的,也是許多認識主的人所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