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十章

掃羅──一敗涂地(十1-14)

歷代志作者現在放棄把漫長的時代,壓縮在家譜中的做法,而采用故事。他已經來到這個王國的開端,而且在這裡有他特別感到興趣的焦點。雖然有新的擴展,不過,他仍然依賴舊約的較早部分,即撒母記上。而且,正如在家譜中的情形一樣,我們必須要知道他所省略的和他所說的。

撒母耳記上細述掃羅的故事,綿延不斷,長達廿三章(撒上九至卅一章)──甚至到卅一章,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全完結。歷代志則只給他占一章的篇幅。那令人苦惱的問題,就如以色列人要求有王是否適當(撒上八至十二章),在這裡連提都沒有提。我們也讀不到掃羅蒙揀選的事(撒上九章),或他出于嫉妒追殺大 的事,這事占去他的朝代大部分時間,並消耗了太多精力;那些精力原是應當用來抵抗非利士人的。

這些事情都過去了,因為撒母耳記\列王紀的作者們雖然上溯至士師時代,而且可能把他們的王國的製度,與士師們作比較;但歷代志作者心目中所注重的,則未超越王國時代,然后使用它來反映他們自己的那個返回故土的社會(而不是王朝)。他承認王的統治是一種製度。在他看來,這種製度有一種無可否認的,對上帝的子民有好處的可能性。問題不在『王的統治是否適當』,而在為王者怎樣履行他們的義務。(請比較代下一8及以下各節所羅門的禱告,求上帝賜智慧,使他善盡統治之責。)透過對諸王所作的評斷,他的目的就是給他所在的那個社會,指出一條遵循上帝旨意的道路。

掃羅是頭一個王,而且可能是最令人哀傷的『陳列品』。論到具備的條件,他在這個領域中是遠勝他人的。歷代志的讀者知道,(用抽簽)選中他作王是曾經被拍手歡呼稱慶的(撒上十24)。然而,在歷代志中他已變成失敗和背逆的典型。歷代志不覺得有需要把掃羅浪費一生的卑劣、詳情一一臚列出來。相反地,這裡把他當作一個鑒戒,顯明一個大人物如果以自我為中心,抗拒上帝,所可能發生的后果;而且,不但這樣的大人物是如此,對上帝家中的任何一個領袖,他的命運也必然是如此。

掃羅徹底失敗,這點甚至在歷代志作者講故事時已經銘記于心了。在這裡大難臨頭,國勢阽危,上帝所應許的國土(出廿三27-33)──乃是存亡所系(申八1)──已受到非利士人的威脅。作者的確刻劃出一幅全然被敵人征服的圖畫。基利波山,掃羅的『最后陣地』,是防守和保 國土的戰略要地。在以色列境內的腹地──在它的心臟地帶,這裡與非利士人擁有的海岸地帶大不相同的──擁有基利波山地,可出入耶斯列廣大谷地(即7節的『平原』),因此可以進到國土的最北部。歷代志強調所有以色列人都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第一節的原意比標準修訂英譯本譯作的『以色列人』更加強調(譯按︰中文本也是如此);正確應譯為『以色列的每一個人』都逃跑。第七節是描寫以色列人集體離開國中最富庶的地方。

當我們讀到撒母耳記裡面同一事件的記載時,我們會發現一幅更加微妙和更加不同的圖畫。非利士人大概沒有完全占領以色列全地──或者即使他們占領了,他們的優勢是非常短暫的。那些在基利波之戰以后逃跑的人,在撒母耳記上卅一章七節定的范圍更狹。在撒母耳記裡面,非利士人的勝利也是襯托本丟彼拉多向革老丟 安大 與日俱增的自由和勢力之背景,連同他已獲得的那些勝利(包括撒上廿三章戰勝非利士人的那一次)來報導的,而且基利波事實上已成了那持續了很久的戰事的轉捩點,這場戰事之后非利士人的故事便減少了。從撒母耳記下二章八節及以下各節,便可清楚看見那些忠于掃羅的以色列人,必然很快又重新得回掃羅本人被逐離的大部分土地。同樣明顯地,掃羅全家並沒有在他自己失敗時漸漸消滅。在這裡,歷代志又把那些事件都遙望一下(6節)。

不過,歷代志在史實資料的記載上,並不是草率從事的。相反地,它有審慎的計劃,為的是更清楚的把掃羅的性格和行動的含意充份顯示出來。多少次因果的真正連鎖,已被對眾多有關情況總括的觀察隱蔽了﹗一個帝國,一個社會,一個家庭,一個人,就成功和榮譽的意義而言,可能是在他們的全盛時期,然而實際上此時他們已耗盡其一切品質,或不再擁有那些使他們偉大的條件了。雖未明顯地關聯到那些真正的原因,但隨之而來的擔保是衰落。掃羅家族可能在伊施波設式微的朝代已沒落了(撒下二8以下;三1)。但掃羅家的衰退和終于被取代,甚至自從上帝發誓要興起『一個合 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就已經決定了此結果。

歷代志作者不愿意我們錯過這些連鎖。他與聖經其他的作者(就如詩卅七篇的作者)──不過決不是所有的作者一樣,他竭力地把那些行動及其后果連結在一起。對掃羅的評判是︰他死是因為他背逆上帝。他全家也與他一同漸漸消滅(正如在末了確實出現的情形)。他的背逆不但引致自己和他全家的死亡,而在原則上,也引致以色列全家的『死亡』──形容以色列全家已不再享受那維持國計民生之國土的豐富。十一節以下各節所記的后事,是沉痛而且令人悲哀的。掃羅從前曾經是基列雅比人的救星(撒上十一1-11)。那時他無論勢力和希望都處于巔 狀態。現在他已從上帝子民的歷史中消失,留在那些對一位曾經是偉大人物的默然悼念之悲嘆中。

在這一章裡面,最中心的問題,是上帝子民的順服,與他們蒙福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可能不是時常都清楚顯示出來。歷代志強調這是不易之理。上帝把一塊土地賜給 的子民,那地是他們不配得的,也是豐富無比的(申六10以下;八7-10)。照樣, 在耶穌基督身上已顯示的祝福也是何等深厚,何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弗一15以下)。 切愿基督徒充份享用我們的產業。而且,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警告︰免得我走迷而離開信心的道路(來三7以下;六4-8),這警告在掃羅之死中發出憂郁的回響。

掃羅的不信──更縝密的觀察(十1-14)(續)

十章十三節及以下各節,是出自歷代志作者自己的手筆。他把不利于掃羅的判決概括在三句話裡面︰即『他干犯耶和華』,『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和『他沒有求問耶和華』──可以說,頭一句已包含了后兩句。

『干犯』(或譯作『不信,不忠』)的指控是特別嚴重的。原文所用的字是ma'al這個字通常是特別用來指嚴重冒犯上帝的罪,往往與拜偶像有關聯,而且含有極重的刑罰(例如,結十四13;十五7-8)。這個詞是指罪的嚴重性,而不是特指那一種罪。已經有人指出︰舊約中ma'al這個字,差不多有一半出現于歷代志作者筆下。換句話說,他似乎特別要強調︰它比任何一種罪都更嚴重。

于此可見,這就是掃羅所以喪命的緣故。也許我們會認為掃羅之所以是個悲劇人物,主要是由于他軟弱,不負責任,性急,或用其他方法的解釋來減輕他背逆上帝的罪。歷代志很痛心地指明︰實際上祗要不與上帝相合便等于和 作對了(請比較太十二30耶穌所說類似的話)。這一點是有事實証明的︰掃羅的缺陷直接引致的實況,不但使上帝子民不再擁有那塊土地,而且使上帝的仇敵現在控製了那塊土地。非利士人既殺了掃羅,又到他們的神明面前夸耀(注意第九節說,報信給偶像,甚至放在報信給眾民以先)。非利士人的行動,並非祗是中性的政治行動。它的本質就是背叛永生的上帝。人對上帝的態度,是沒有『中立』這回事的。人要不是『聽從』或『求問』上帝(用13節以下的述語),便是『求問』或『聽從』一種相反的原則。非利士人在本段經文中的角色便証實這一點。掃羅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令』(撒上十三13)並尋求 的引導,這可能是靜悄悄的,而且不為人所注意的。但這種行動在上帝子民中間,散發出一種更重大而且更明顯的邪惡。道德上的邪惡,不是按數量、而是按種類來衡量的。而且道德上的邪惡有其本身之『假面具』的果效。

歷代志作者便是為了這個原故,揀選了掃羅求問隱多珥交鬼婦人(撒上廿八7以下),以及那婦人誘惑的伎倆的實例,說明他基本的性格和意向。(賽八19對求問交鬼的譴責是明確的。)附帶地再提一提,歷代志作者是謹慎地選擇他的資料。撒母耳記上廿八章六節記載說,掃羅其實曾求問耶和華,只因耶和華不肯回答他,他才去求問交鬼的。雖然如此,我們必須假定,歷代志作者對掃羅內心的自然的典型的傾向,已作了正確的辨別。掃羅求問交鬼的,與歷代志上十四章十節大 求問主,成了鮮明的對比。那些根本以上帝為敵的人,可能在絕望的時機中歸向上帝,不過在這種情形中並沒有改變他們基本的意向。(請比較耶二27,上帝所表示的不滿。)

最后,我們不應注意不到在這位聖經作者的見解中,掃羅之死並非不幸的意外。相反地,卻說是『耶和華使他被殺』(14節)。我曾聽過,軍事戰略家曾精密考察基利波山脈,發現掃羅的失敗錯在戰術上。這種錯誤在本質上是不能辨別的。但是在這裡可以看見有一種更加深奧的的因果關系。在上帝的心意中,掃羅的死期已到。我們不能規避審判的含意。而且這時正是『合上帝心意的人』登場的時候了。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