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慕烈·麦克谦(1813-1843)不仅给他同时代的人带来过巨大的冲击,其遗著也影响了他以后世代的人们。 他未满三十就英年早逝,事奉生涯也为时甚短。但他的布道吸引了无数的人们聚拢来听福音。他留下的数量可观的资料、讲章和笔记,已经多次付印,造福了几个时代的信徒。 他在靠近斯德岭(Stirling)的拉博特(Larbert)和丢尼佩斯(Dunipace)作过助理,这段短暂生涯成为他在丹狄(Dundee)不到八年时间里闻名遐迩,流传青史的事奉的前奏。那是怎样的八年啊!他亲眼目睹了神的灵触及到整个教区4000个灵魂的深处。教区教堂只能容纳1100个人,到后来却几乎装不下来听他们才华横溢的牧师布道的人。听众们站在过道上;坐在讲坛的阶梯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听见他所宣讲的生命之道,无不泪下。据说在他事奉的后期,教区里已兴起了39个祷告聚会。
这就是麦克谦在丹狄短暂事奉的那些日子。他在教会内外的事奉,对把福音传给犹太人的热心,我们在此无法详述。完成了详尽的苏格兰东北部布道旅行指南之后,他于1843年3月12日在心爱的圣彼得教堂讲了最后一次道。致命的疾病使他心智迷乱。但在他的病床前,人们所捕捉到的最后遗言是:"这个教区,主啊!这群人,这整个地区!"3月25日,星期六的早晨,他永远归回到主的怀抱里。 麦克谦属于那种为数甚少的传道人,其作品值得不断付印。收集在这本新出版的《忠心的事奉》里的37篇讲章,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它的首版在作者去世五年以后发行,最初是编纂整理了听众忠实的笔录而来。它们充满激情和磁力,将麦克谦对罪人的诚挚恳求摆在我们面前。很少人的恳求能像麦克谦的一样打动人心。这些讲章印上了永恒的记号,它们是一位心头负着对那些走向灭亡的罪人的重担,全心盼望他们悔改归正的人的真情流露。它给许多现代的读者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很显然,天父不愿意任凭罗伯特·慕烈·麦克谦的作品流失,就像先知撒母耳,"神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首次发行后,这本充满了圣灵和力量的讲章集深受人们赞赏。人们急切呼吁更多的册数问世,结果就有了读者现在手中的这个版本。它来自麦克谦本人的手书,最初是为出版社而预备的。 再版一位去世已久的传道人的讲章集,理由或是其高质量可作为今天讲道辞的样板;或是因为神的祝福从它们当初被传讲的那一刻就伴随着它们。在这本书的例子里,是两者兼有。这些讲章在许多方面都能成为我们今天的样板,在最初传讲时就充满了奇妙的力量,结下了累累的果实。1841年,当他的人生竞赛接近尾声时,麦克谦在一封信中曾写过:"如果不赢得一些灵魂,我在这个教区(指苏格兰的丹狄)连传道一个月,也是不能的。成百上千的人视我为属灵的父亲。"就神对他讲坛和牧养工作的恩泽来说,他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这些讲章,同他其他的作品一样,是受神丰盛祝福的事工的代表。 麦克谦所有的讲章都反映了他对生命短暂的认识,人的不朽灵魂的宝贵,地狱的现实性,基督拯救罪人的足够恩典和唯一性以及新生的绝对必要性。麦克谦的方法是依靠《圣经》,直接明了。他是一位使用经文的布道家,注重解明教义的主要原则,展开经文的中心思想的主要方面。对他而言,教义从来就不是浮在半空,他汲汲渴求的是要竭尽他灵魂的全部精力,将它们应用到听众的心灵、意识和思想上。很显然他在这一方面是杰出的。不过,教义还是放在首位。他小心地避免把讲道变成模糊空洞的训诫,每篇讲章都是一个完整的单位。对麦克谦来说,讲道是引导他的听众从罪转向神的工具,但对现代大多数布道者来说已不是如此。他的目标是立刻影响他们,用对神话语的探索和挖掘来激发他们深层的情感。没有卖弄聪明,没有不必要的例子,没有故作轻松,完全不是娱乐或逗笑。所谈的都是真理和福音。 在叙述方式上,麦克谦的风格优雅,富有魅力。他天生诗意盎然,有用恰到好处的词语表达思想的可爱的天赋。这种天赋因他在高中和家乡爱丁堡大学所受的高质量的古典式教育而得到增强和提高。那时候,了解拉丁文和希腊文作者,精选词汇以提高思想表达的准确和辩论的力度被视为美德。不过,麦克谦更关心的是他主人的工作,于是并不曾去刻意经营文辞语汇,而只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因此他的语言如我们所遇见的任何传道人所用的一样清楚易懂。他为自己所设的重大责任,是将基督荣耀的福音传给每一个听众,哪怕是最小的听众,以唤起他们的注意。没有什么可以将他从中拉出来。就像李察·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他布起道来,"如同一个临死的人向另一个临死的人"在作。语言对这个真正的传道人来说,只是用来得人和拯救灵魂的工具而已。 发行人热切地希望这本麦克谦的讲章集能为神所用,把我们时代的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它所呼吁的属灵的事物上。没有什么比它的作者用生命和恩膏所宣扬的古老《圣经》真理更能给苏格兰和世界带来祝福的了;而这正是这本集子的精髓所在。哦,但愿神--我们的天父能再一次照亮我们心中的黑暗!这样的话,我们将会与罗伯特·慕烈·麦克谦这样用心灵疾呼的布道家,一同得福。
|